张合成委员: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7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这是张合成委员作大会发言。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张合成:
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中共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作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重大判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进行了系统安排。农业强国建设将锚定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目标,还要体现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小农数量众多的基本农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等国情特色。现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创设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 以农民种粮不吃亏为目标,夯实保供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农民怎样才能赚到钱?必须统筹用好市场和政府两类政策工具,保障农民种粮经济上不吃亏、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受尊重。突出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使农民了解“春天种啥对、秋天卖啥贵、买啥生产资料最实惠”,使决策更透明、生产有依据、市场可预期。强化政策工具效率,应让种粮农民从价格获得稳定增收预期、从补贴获得稳定保障预期、从农资成本获得实惠的投入预期。
二、 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夯实增收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当前增收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应突出抓好产业增收,落实各项增收举措。脱贫地区要防止扶贫设施荒废、帮扶功能弱化、精准程度降低,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农户在三产融合发展中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可将涉及企业与小农户收益权的相关政策固定下来,规范各类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保护农户的基本收益和长远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农化,也要避免资本恐农化,让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有预期,让小农户跟着大户有奔头。要真金白银帮扶乡村产业,发展“土特产”产业集群,打造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宜居和美乡村场景。
三、 以科技与人才为先导,夯实牵引动力。经过数十年努力,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但高水平自立自强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农村发展乏力,关键在于缺人才,缺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如何尽快补齐乡村科技人才短板?市县政府要用“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恒心耐心,保障一线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经费,稳定县乡农业科教体系,不要轻易撤并基层农业科技机构。以“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略眼光,推动农业教育面向农村农民多招生,基层职业教育面向乡村产业、面向农民就业创业开展培训。针对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特殊国情,采用特殊政策壮大农业企业、提升研发能力。
四、 以低碳绿色生态为底色,夯实资源底盘。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过去那种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水大肥、大拆大建的老路不能再走了,应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安排生产,持续推进减肥控药、清洁绿色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节地农业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成为时代担当。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也让市民乐意去乡村创新业、过生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