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浙江土猪走新路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记者:毛华敏 更新时间:2024-09-03

“越来越不好吃”“没有儿时的香味”……吐槽猪肉的声音不绝于耳。究其原因,市面上的猪肉,约95%是来自于以“外三元”为代表的洋猪,这种猪的肉质一般,但胜在生长快、瘦肉多,商品性好。

相比之下,中华土猪,这一千年沉淀才换来的一口齿颊留香,却在短短数十年间,不敌洋猪而日渐衰微,不期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美好,令人唏嘘!也促使不少地方挥下重金,意图复兴土猪产业,浙江便是其中的先行者。

中华土猪再现辉煌,浙江有基础。入列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29个,其中9个为地方猪,占近三分之一,包括大名鼎鼎的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等,另有2个列入临时保护目录。浙江土猪资源丰富,加上对品质的追求,浙江提出,到2025年,优质“浙猪”出栏量占生猪出栏量10%以上。

手捧种质资源聚宝盆,浙江如何做?土猪作为典型的土特产,浙江在育种、生产、销售上,紧锁“土”味补短板,找准“特”色做文章,“产”出全链附加值,打出浙猪竞争力、科技力、品牌力。

育种:“土”味补短板,胜在竞争力

说起“土”味浙江,网上总有诸多不服的声音,但仅论“土”味浙猪,仅凭“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便可令外界心服口服。况且,浙江也不仅只有“金华两头乌”,还有大名鼎鼎的嘉兴黑猪、岔路黑猪等十多个地方特色猪种,每一种都堪称经典,拥有自己的巨量“粉丝”。

经典背后总沉淀着历史与文化,浙猪亦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至今约7000-6500年,遗址内还发现大量猪骨和猪牙,意味着当地先民或已广泛驯养猪。良渚遗址中也出土了大量的猪骨及獠牙饰品,且有证据表明,当时猪已被先民饲养。此外,与猪相关的图腾已广泛存在陶器、玉器当中。再往后,有史记载,越王勾践的猪山,贡品金华火腿原料两头乌猪的养殖等,都叙述着浙猪的昔日辉煌。

那么,千年沉淀养成了怎样的土味浙猪?以金华两头乌为例,具有味香、繁殖率高、耐粗饲、肌内脂肪含量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瘦肉率低、生长速度慢等不足。优缺点泾渭分明,其他土猪品种也大多类似,可以说“木桶”的多数木板很高,也有少数几块较低,以致养殖效益低下,那该如何补齐?

2009年,我从日本学成归国,已是洋猪一统天下的局面,少数土猪也多是洋土混杂的杂猪,当时的想法是,选育出好吃且有竞争力的本土猪品种。”浙江省农科院生物所所长潘建治回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谋划,两年后着手以金华两头乌为母本,经与杜洛克2个品系的杂交、回交、横交等组合选配,最终育成理想中的‘金乌猪’。”

2018年,华腾农业加入,“金乌猪”再加力。目前,已育成屠宰率、肌内脂肪含量高达76%4%的新品种,肉色鲜红,雪花肉特征的大理石纹丰富,既能保留土猪的风味,又能像洋猪一样肥瘦均匀。一经面市,便成为市场的宠儿。

同样是潜心十数载,青莲食品旗下的青莲黑猪产业研究院,以“紫皮稀毛”的嘉兴黑猪作为母本,培育出肌内脂肪含量高达3.75%,长大百公斤体重仅需170多天,料肉比小于2.8、瘦肉率大于60%的“檇李黑猪”。相比纯种嘉兴黑猪41%50%的瘦肉率,百公斤体重需300天以上,短板大幅提升。

由于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叠加市场需求,浙江的科研院校、企业积极性高涨,眼下,“绿嘉黑猪”“天蓬黑猪”等地方猪改良品种不断涌现。

因此,越来越多的浙江土猪是补齐短板后的新土猪,它既保留了纯种土猪的原汁原味,又叠加了接近或媲美洋猪的生产性能。

饲养:“特”上做文章,强在科技力

如何打好“特色牌”,除了发挥土猪特性,补足土猪短板,浙江还利用自身优势,在养殖端以科技做足“特”字文章,体现浙江特色。

论科技养殖,青莲食品的“数智循环一体化”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耳标芯片可采集猪的叫声,测量猪的体温,了解猪的健康状况;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粉尘、氨气量、氮气量等,改善猪的生活环境……高标准、高数智贯穿在牧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该公司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达成智能环控、自动饲喂、无人值守、远程监控、自动清粪、空气净化等功能,实现了安全养猪、福利养猪、智能养猪。

土特产的“土”是记忆中的土味,不代表着养殖模式的“落伍”,相反,浙江土猪养殖颇有“科技范儿”。记者走访这些猪企发现,牧场纷纷装上了机器之身、智慧之心。到了政府层面,浙江省更是构建起覆盖畜禽全生命周期、全流程服务管理的“畜牧产业大脑”,贯通生产及防疫、检疫、屠宰等9大环节,实现核心业务一“网”通办、核心数据一“网”打尽。

此外,浙江省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高达93%,居全国前列;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兽药减量化和饲料环保化“两化”试点,规模猪场抗生素和铜锌用量实现明显“双下降”,以科技为手段的绿色养殖蔚然成风。

“绿嘉黑”是浙江省农科院创新培育的优质黑猪新品群,它融合了金华两头乌、嘉兴黑猪等国内外优异猪种基因,以生长速度与肉质风味的理想结合为主要特征。浙江绿嘉黑农牧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根认为,良种的同时还需要有良法。“结合绿嘉黑猪特性,公司以牧草类为主要原料,添加微生物发酵菌种,制成生物发酵饲料,别看它不起眼,用处可不少,对猪肉品质提升、猪只肠道健康、牧场臭气治理等,都能直击靶心。”

“浙江畜牧业追求的是以六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数字化、基地化)为引领的发展道路,典型的特征是四无四高(无抗、无废、无人、无疫,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土猪胜在品质,倾注的科技力更高。”浙江省畜牧技术推广与种畜禽监测总站站长应永飞表示。

营销:“产”出附加值,贵在品牌力

“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去年11月,余华笔下的胜利饭店,从书本走向现实。饭店开业之初便门庭若市,再经朋友圈口口相传,短短一个月,来二刷三刷的比比皆是,即便排队一个多小时也在所不惜。

这是青莲食品品牌化、多元化发展的又一力作。该公司的品牌化之路由来已久,早在2003年,全国的猪肉市场还处于走量阶段,该公司便打出“膳博士”招牌,开出专卖店。目前,全国有1500多家门店,且专售黑猪肉,价格明显高于洋猪肉,不易受猪周期波动。

品牌化的延伸是多元化,青莲食品尝试将黑猪肉,向肉粽、肉包等下游领域拓展,结下了累累硕果,仅旗下诸老大粽子一年就卖出4亿多元。2017年,青莲食品又打造了全国首家以猪为主题的一站式体验地——猪猪星球,里面是满满的黑猪元素,在这里,人们不光能看表演,还能亲自动手参与做手工香肠等体验活动。主题乐园的打造,进一步扩大了青莲食品黑猪肉的知名度,膳博士“黑猪专家”越来越有范。

“膳博士黑猪肉价格至少超出洋猪肉25%,青莲食品的成功在于,抓住了黑猪的种源优势,并且,在品牌化、多元化发展上起步早、发力足,始终站在价值链的顶端。”青莲食品副总裁缪雨一语道破发展路径。

在浙江土猪企业里,品牌化、多元化,不止是青莲食品这类奔百亿元产值的企业在做,而是形成了风气。华腾农业年产值7亿元,打造了两家“猪舍里”牧场公园和70多家桐香猪肉专卖店,两者互为依仗,共享流量,影响力呈现共振现象,产品附加值翻番,黑猪肉均价40多元一斤,但每天卖完还不够。

市场反馈这么好,却看不到扩张的动静,难道是饥饿营销?华腾农业董事长沈建平告诉记者,金乌猪还处于扩繁阶段,公司现有1350头核心种群,预计今年只能出栏1万多头。后续3年,将进一步扩大核心群规模,商品猪出栏量最高可达50万头,产业规模迎来快速发展期。

产能扩张在即,沈建平有更大的“野心”,他告诉记者,全球黑猪产业化做得最好的是西班牙,一条火腿能卖出我们国内两头猪的价钱,目前公司正在建设4000余平方米的生食火腿车间,9月便能投产。

根据浙江省发布的地方猪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浙江将聚焦做足“土”字、做亮“特”字、做强“产”字,强龙头、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打造地方猪优势产业带和“浙江土猪·地方猪”系列品牌,把地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到2027年底,力争地方猪年饲养量达到130万头,品牌化率稳定在70%以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