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山东推进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吕兵兵 蒋欣然 更新时间:2024-09-03

在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的高精尖实验室内,畜禽种业正在加速突破;在田园化、智能化的养殖场圈内,新技术新装备引领行业潮流;在秩序井然的屠宰车间或加工包装车间内,琳琅满目的畜禽产品触网畅销后蜚声中外……初秋时节,记者在齐鲁大地的聊城、济南、潍坊等地采访发现,不断涌现的新质生产力为山东现代畜牧业带来深刻变革。

不仅有“全国农业看山东”,更有“全国畜牧业看山东”。2023年全省肉蛋奶产量1685.56万吨,约占全国的近1/10,连续32年在全国名列前茅。

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鲁波介绍:“产业布局瞄准规模化、集群化,种业方面坚持集聚资源、攻坚克难,养殖环节主攻智能化、标准化,后端环节聚焦个性化、品牌化,是近年来山东推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方向,畜牧业的供给保障能力和产业韧性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种业突围:产学研协同联合攻关

“临沂炒鸡”“枣庄辣子鸡”“潍坊虎头鸡”……在山东,每个地市都有那么几道响当当的美食以鸡为名。

鸡要好吃,烹饪方法固然重要,品种品质更是关键。山东不仅是“白羽肉鸡”养殖第一大省,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祖代肉鸡生产企业——山东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以来,益生股份致力于掌握原种“芯片”,组建育种研发团队,集聚力量开展攻关。2021年,由该公司培育的“益生909”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成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推向市场后,其商品代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疫病净化彻底等特点,深受企业和消费者的喜爱。

畜禽育种作为畜牧业最前端,也是科技含量与技术壁垒最高的部分,如何聚力突破?“以科研院所或龙头企业为主体,强化产学研协同,聚合资源要素,开展联合攻关,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山东省畜牧兽医局首席专家曲绪仙说。

以奶牛为例,早在本世纪初,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就成立了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创新团队,联合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等6家单位与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如今,该团队已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相继研发出固相和液相两款奶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育种芯片,可一次性检测93种奶牛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破解了检测长片段插入、缺失、拷贝变异的难题,成本降低90%;陆续培育了无特定遗传缺陷和致死基因的奶牛种质1万余头,高繁殖力公牛18头,精子活力提高15.6%;推广特色奶牛冻精453万剂,约占全国的10%

瞄准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育“两项重点”,山东已构建起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畜禽种业发展体系。全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4%,畜禽种业年产值近500亿元,白羽肉鸡供种能力占全国30%,肉鸭占45%以上,奶牛冻精占国产冻精市场份额超40%

装备升级:生态化智能化引领潮流

立秋时节,齐鲁大地依旧炎热,不过在阳谷县的倍尔康智慧奶牛养殖场,呼吸间反倒是醉人的奶香味儿,高品质娟姗奶牛、挪威红奶牛等在标准化牛舍内悠然散步。不同于常规的“圆盘式”集体取奶,这里的奶牛都能享受到机器人“一对一”挤奶服务,显示器上还会详细记录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和主要成分等,进而对其进行“私牛订制”,实现精准化饲喂。

“我们养殖场引进国际领先的牧场生产设备、饲草处理设备以及智能牧场管理系统,实现了机器人挤奶、自动化饲喂、机器人喂养哺乳犊牛和智能化数字管理等。”养殖场总经理姜智勇介绍。

养牛养殖基本实现生态化、智能化,蛋鸡养殖则是走向工厂化、标准化。在潍坊安丘市,有一座全亚洲目前单体养殖规模最大的蛋鸡工厂,从观光平台往里看,见不到一只鸡,也闻不到任何异味,只能看到饲料进入,鸡蛋出来。青年鸡一场场长吴保建揭开谜底:“鸡舍采用10层立体养殖,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水线料线光照温度湿度等全部智能化控制。”

采访发现,山东畜禽养殖业工厂化、生态化、智能化、无人化等,已成燎原之势,一个人管理10万只鸡、5万只鸭、2000头猪、500头牛、1000只羊的情况已然司空见惯。去年,山东发布的《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装备技术研发应用,在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立体养殖、牧光互补等装备研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实施设施畜牧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大智能成套设备推广,推广奶牛数智化养殖、肉牛肉羊园区化高效养殖等新模式,到2025年畜禽养殖机械化率达到65%

这一系列的变化恰是山东实现畜牧业由大到强的关键所在:新技术、新装备等的加快应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畜牧企业和养殖户,摆脱过去依靠“人力”“经验”的传统养殖模式,开始拥抱以“人才”“数据”为驱动的管理新模式。

加工增效:精细化品牌化亮点纷呈

在潍坊临朐县蒋峪镇,与传统的肉鸡、肉鸭养殖不同,山东春冠食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以来,始终围绕朗德鹅鹅肥肝精深加工,开发出清酒鹅肝、樱桃冰激凌鹅肝等8大类60余种产品。

从卖生鹅肝到卖加工品,原是春冠食品的无奈之举。“一公斤的鹅肝,在一般的酒店能切出将近40片,一片最高能卖到68元,一公斤能卖到2000元左右。而我们原先的生鹅肝销售,一公斤的价格仅有200元。”总经理马立君介绍。

如今,当初的无奈之举,不仅让春冠食品实现跨越发展,也在当地留下了一个响当当的富民产业:企业从2018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000万元,2023年达到了3.18亿元;临朐成为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相关养殖、加工等企业达105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出栏朗德鹅500多万只。

无独有偶,在聊城的维尔康食品公司,近年来围绕“多割一刀”,把一头猪分割成了二百多道产品,其中高品质的梅花肉,在高端餐厅能卖出1公斤300多元的高价。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在山东《关于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聚焦精深加工延链,重点培育一批畜牧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加快畜产品精细化分割、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聚焦品牌打造强链,到2025年,培育全省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个、区域性畜产品公用品牌20个、企业畜产品品牌200个、畜产品科普基地60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