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浙北粮仓”之产业融合新路

来源:浙农宣 记者:沈璐兰 更新时间:2024-09-03

嘉兴有“鱼米之乡”“浙北粮仓”之称。近年来,该市秀洲区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走出了一条稻米“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路子,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2023年,该区稻米全产业链产值达40.6亿元。

粮仓稳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全区2.15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省级粮食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建设,大力推广“稻—虾”“稻—鳖”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奋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浙北粮仓”。

稳牢“压舱石”

近日,在秀洲区王店镇建南村,种粮大户魏元五正忙着进行田间管理,为晚稻稳产增收保驾护航。魏元五是当地有名的种养能手,他尝试了“早稻+青虾”“一季水稻+一季小龙虾”等多种综合种养模式,面积达到116亩,平均每亩田能增收3000余元。“因虾对水质要求较高,种植水稻时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生产的稻米更加绿色、品质更高。”魏元五告诉记者。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实行稻虾综合种养后,亩均纯收益普遍得到提高。目前,秀洲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有4.61万亩。”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专家说,“我们将充分挖掘稻田、藕田潜力,积极推广‘稻+’综合种养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多渠道助力群众增收。” 

今年,秀洲区的种粮农户在享受省、市规模种粮补贴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粮油规模主体区级种植补贴。“区财政对全年稻麦复种(包括水稻、大小麦)50亩及以上的规模种植主体,按稻麦实际种植面积每亩每季再增加补贴40元。对油菜种植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主体,按实际种植面积每亩增加补贴1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里还加大了对稻米产业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支持力度,如对新获评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主体,最高给予50万元的奖励。至今,该区已培育稻米全产业链规模经营企业59家。

激活“新动能”

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厉建平告诉记者:“公司在秀洲区新塍镇建有种子加工仓储中心、育种基地和制繁种基地。至2023年,公司自主或合作选育、独家或区域经营的水稻品种达10个以上。其中以‘嘉禾香1号’‘嘉禾567’为代表的‘嘉禾’系列常规晚粳稻品种,以优质高产的特性,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在粮油等特色种业方面,秀洲区有着丰富的资源。近年来,该区充分依托产业特色和种业基础,扶优做强种业企业,助力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提升优势种业,为秀洲好“丰”景注入源源不断的种质资源“活水”。全区现有15家种业生产企业,建成制繁种基地20970亩。此外,秀洲区还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引导用种主体科学用种,已累计建立良种示范推广基地22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

“去年,我区启动了以种业创新为重点的秀洲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建设,今年又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打造‘种业硅谷’的坚实步伐。未来5年内,我们将努力形成覆盖粮油、蔬菜、水果等产业,制繁种总面积6万亩以上,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现代种业产业集群。”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做强种业“芯片”的同时,秀洲区还积极打造“金土地”,实现高产优质。在秀洲区新塍镇火炬村,田成片、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大片晚稻田绿意盎然。“这些可是高产优质的‘良田’。”新塍镇城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金琦介绍,通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火炬村片区耕地从零散的1.98万亩增至连片的2.37万亩,“改”出了浙北地区最大的高标准农田。

近年来,秀洲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努力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52万亩,进一步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壮大“全链条”

要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必须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记者了解到,随着稻米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逐渐壮大,秀洲区已实现从育秧到收割处理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组建了由社会化服务主体、技术专家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为种粮主体提供“线上农服”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全区建立了涉及稻米产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104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09%

打造更高水平的新时代“浙北粮仓”,需要强链补链。“今年以来,我区聚焦水稻全产业链发展,根据产前、产中、产后的不同特色,串联起种业研发、基地生产、社会化服务、稻米制品规模加工等环节,推行‘企业+合作社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户’的产业链模式,发展稻米订单生产,推动稻米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品牌打造方面,我们大力培育‘绿秀洲’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已授权主体40家,自投放市场以来,每年平均溢价20%左右。”

秀洲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全面加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推进运河湾现代种业创新园建设,完成水稻新品种展示中心建设,并征集约150个长三角水稻展示品种,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为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作出贡献。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