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思南:念好特色“产业经” 奏响乡村“奋进曲”

来源:铜仁网 作者:陈敏 更新时间:2024-09-02

碧水白云间,触摸绿色生机;山水相依间,感知经济脉动。

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硕果累累,标准化的养殖场内科学喂养的肉牛膘肥体壮,茶园和远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行走在思南大地的沃野间,各类特色产业星罗棋布,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蓬勃生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思南县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肉牛、红薯、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时下,思南县瓮溪镇各大大小小的茶园里,条条茶垄宛如“绿色脉络”翠绿欲滴,工人正熟练地操作茶叶修剪机,实行机械化修剪管护。随着工人平行前移,一株株茶树犹如被剃了“平头”,修剪下来的枝叶随之被收割到修剪机尾部的布袋中。

“采用机器修剪枝叶,不仅提高了效率,修剪得也比较整齐,来年春茶发芽能够更均匀,而且修剪的茶树枝叶还能拿到工厂加工销售,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管护成本,也增加茶农的收入。”贵州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茶叶基地管理人员马朝武说。

瓮溪镇海拔较高,山间云雾缭绕,气候和土壤都很适合茶叶生长,所出产的茶叶品质高、口感好。2018年引进贵州福禄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种茶以来,该镇把茶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生态化的主导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文化、品牌等优势,全面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茶企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了扁形茶加工技术,把茶园管护中修剪的枝条进行加工后,销往省外用于提取茶多酚和氨基酸,成为制作饮料、化妆品的原料等,让绿色产业不断释放长效“红利”,为瓮溪镇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同时也为该镇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瓮溪镇茶产业是思南县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生动缩影之一。一直以来,该县把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在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树立品牌上持续发力,一条因茶兴业、因茶致富的绿色崛起之路正越走越宽广。目前全县生态茶园面积达18.89万亩,投产茶园15.16万亩,可带动947628170人就业增收,年户均收入达14000元。茶产业已然成为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依托乡土找准特色后,如何深挖做大一方产业?思南县加快推进“产加销”贯通、“农文旅”一体发展,紧抓“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接二连三”的发展模式,持续推动农业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

八月的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满目葱绿,生机盎然。在该村“双高”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对红薯进行管护,三个月前种下的红薯苗正在地里“孕育”新的果实。“现在做好了管护,收获时才有盼头。”周寨村村委会主任王勇来到地里,一边查看红薯长势,一边交代大家要做好管护,保障红薯丰收。

周寨村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村民们世代有种植红薯的历史,过去由于缺乏市场和销路,红薯被用来当作禽畜饲料使用。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诚返乡创业,成立了以红薯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使红薯产业成为了周寨村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的高效产业。

“现在大家种植出来的红薯通过‘变身升级’,加工成各种口味的红薯粉,销往全国各地,身价涨了好几倍。”王勇感慨道。“以前农户种什么卖什么,现在跟着市场调结构、盯着车间管田间。”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富梅说,公司采取“保底回收+利益分红”的方式,订单农业让地头连起了市场,既满足了企业对优质红薯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了农户发展产业无处销、销不好的风险。同时,公司还覆盖带动全县28个乡镇1万多户农户种植“双高”红薯,实现群众就近就业1.2万余人次,2023年支付种植户收购红薯资金1亿元。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周寨村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以党建为引领、企业为龙头、产业为基础、村级集体经济为依托、村民为主体,与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村企联建”,做强做大红薯产业,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增值收益。202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接下来,思南县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富民产业,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让一个个“土特产”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让乡村全面振兴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渐铺展。(陈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