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融合的临安之答!
临安昌化溪边的青山殿村,因一湖碧水、常年鱼跃,被称作“深山渔村”。近日,在青山殿村民宿集群服务中心,来自上海的乡村运营师张赫和团队成员正对顾客反馈的农家乐、民宿意见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上海客人希望口味再清淡一点,杭州客人想要菜品种类再丰富一点,避免菜品雷同……”他们计划,下个月用一场热热闹闹的长桌宴开启“深山渔村”景区的“美好生活节”。
“深山渔村”村落景区的落地,串起了昌化溪流域各村农文旅资源,为临安“一廊三圈十八景”这幅美丽图景嵌入了一块新“拼图”。自2003年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临安经过村庄整治、村落景区提升、“一廊三圈十八景”联创,不断打通“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转化的新通道,以“临安之答”回应“三美融合”的“时代之问”。
擦亮生态底色
“串景成链”丰富文旅体验
“这里,绝对值得一去!”这两天,在杭州持续高温中,青山湖水上森林公园的“抹茶绿”再次得到网友点赞,成为纳凉出片的刷屏地。近年来,青山湖景区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夜游目的地,深度挖掘水上森林“绿野仙踪”元素,让青山湖秀水圈这颗“明珠”深深嵌入吴越大地。
一直以来,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起乡景,是临安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家底”。那么,这一幅幅“青山富民,绿水开源”的美丽画卷是如何着墨的?
时针拨回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临安时,强调“临安要继续在生态建设上发挥示范、龙头和领跑作用,走在全省前列,为生态省建设作出贡献”。临安从而进一步开展了“靠山养山,靠水护水”大探索,持续擦亮生态“金名片”。
得益于天目山、清凉峰的“生态涟漪”效应和“千万工程”20年的浩荡“东风”,临安的美丽乡村历经了1.0版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0版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和3.0版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三次迭代进化,涌现出了白沙、上田、指南、月亮桥、洪村等一大批生态美、产业美、生活美的高颜值美丽乡村。
如今,整个临安作为一个大景区,以杭徽高速生态大走廊为主轴,由东到西差异化打造青山湖秀水圈、大天目名山圈、浙西天路户外圈,圈层式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
从青山湖景区向西串珠成链,临安目前已建成生态型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10个,入选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当单个“盆景”连成成片“风景”,成片“风景”形成全域“景区”,叠加效应让临安风景持续出圈。在小红书上,仅青山湖景区的水上森林已有13万+的攻略笔记,每年这里还会举办水上森林音乐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去年整个青山湖绿道的游客人数超过了485万人次。
催生美丽经济
“乡村运营”经验走向全国
这两天,不少上海游客来临避暑。他们沿着临安大鱼线一路驶向龙门秘境村落,不少人行驶到半途被山间溪流吸引,到碧蓝色的山涧中一解暑气。待到日暮,再到龙门秘境村落景区吃一席暖锅,枕星辰入眠。
将自然环境与当地村庄资源结合,形成人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千村千面”村落景区,如此惬意的避暑行程,得益于临安一批在乡间“造梦”的乡村运营师们。
要想点“绿”成金,必须找到生态和经济的共赢点。2017年,临安区创建中国首个村落景区公共品牌“天目村落”,启动三年打造30个“村落景区”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工程,向全社会招募村落景区运营师。凭借曾在内外贸市场打拼多年的经验,还有对家乡的了解,娄敏从几十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石门、龙上、大山三个行政村的“大管家”。三个村合围而成、占地55平方公里的“龙门秘境”应时而出。
“最开始,就是想帮村里的外婆和乡亲们把茶叶、竹笋卖出去。后来发现,外来的朋友非常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几年来,娄敏收购、租赁了村里的供销社、敬老院、木粉厂、古梯田等,推出了红色研学、森林康养、梯田观光等文旅经济业态。
临安还开全国之先河,制定了首个乡村运营地方标准——临安《乡村运营(村庄经营)导则》。7个方面42项99条,细则既是指挥棒,也是指南,将如何与村民产生关联、怎样带动整村发展及考核得分的权重比例都设计得极为细致。
“政府出政策、集体出资源、村民出力量、能人出智慧、市场出运营、运营出效益,合力闯出美丽乡村的运营新路。”临安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陈波告诉记者,目前,36支专业的运营团队进驻临安38个村庄,通过对环境、人文、产业的梳理、塑造和经营,实现一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
如今,临安这个“中国乡村运营策源地”的名号在全国打响,河南、陕西乃至海南等地纷纷来临安取经,擘画美丽乡村新局面。
点亮美好生活
“天目共富”践行“两山”理念
暑气蒸腾,湍口镇三联村村民王爱萍却始终没闲着。每天早上,她搬出一箸箸索面,熟练地插在面架上晾晒,犹如在阳光下架起了一道道闪着金光的屏风。
这个8月,王爱萍还完成了一件大事,从昌化市场监管所手里接过了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正式成为注册的市场主体。“做了40多年的面,没想到也有证了。”王爱萍笑着说。
一挂寓意平安长寿的三联索面,在村党组织领办、集体资本控股的“新模式”下,成为三联村的致富面,不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村里因索面“出圈”而四时忙碌的村民80余家,索面年交易额超过370万元。三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刚透露,今年,村里的“全麦产业园”还升级成“山宝乐园”,将融入三联特色产业和与麦田有关的业态活动。
为了让更多养在深闺的临安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到全省、走向全国,临安还迭代推出了“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订了山核桃、天目雷笋、天目青顶茶等8个天目山宝系列标准,让“天目山宝”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临安积极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推动了农村电商、直播经济、民宿等新业态发展,不断放大美丽经济的乘数效应,切实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
一组数据为证
落地业态产品520余个、投资额12.47亿元,吸引15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为本地村民增加就业岗位3100余个,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帮助村民增收5787万元,村集体增收1.18亿元。
今年是临安的“千万工程”深化年,将大力实施“天目叠翠”环境提升。目前,天目山镇11个村正着手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严家、交口、白鹤、闽坞4个村的美丽山林建设项目将在今年国庆节前精彩亮相。
“美丽”不是终点,“共富”正加速奔来。接下来,临安还将进行“两山转化”农旅提质、“天目共富”富民提速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具有临安辨识度的“千万工程”新实践。
二十年循迹溯源,从“整治+建设”到“景区+经营”,再到“共建+共享+共富”迭代升级,“千万工程”在临安乡村蝶变的时间轴上留下一连串精彩痕迹,不断描绘着“天目叠翠·幸福乡村”新画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