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阳光玫瑰”如何向阳而生

来源:农民日报 记者:郝凌峰 更新时间:2024-08-19

“前几年价格好,大家一股脑都去种,结果去年开始大降价,地头收购价五六元钱,连成本都挣不回来。”说起合作社的“阳光玫瑰”葡萄,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夏格庄镇岭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仁刚一脸愁容。

莱西市的设施葡萄是当地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大火的“阳光玫瑰”葡萄,让不少种植户迅速鼓起了腰包,但是由于种植越来越多,加上管理不到位、品质参差不齐,“阳光玫瑰”葡萄开始价格“大跳水”,曾经照亮致富之路的“阳光”产业,也开始笼罩上一层阴霾。

抑制价格跳水,品牌化运营和标准化管理少不了

从高端水果到价格跳水,“阳光玫瑰”葡萄的身价起伏为何如此之大?缺少品牌化运营和标准化种植管理是关键。

“没有品牌化运营和标准化管理,种植户各自为战分散种植,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对‘阳光玫瑰’葡萄的高端水果滤镜也就碎了,觉得这个品种就是满大街可见的普通货,也渐渐不愿意为其买单了。”董显勤是青岛培博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为莱西周边150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户提供从种植到销售全程化服务,是当地种植户口中称赞的“大能人”,深耕葡萄产业多年的他告诉记者,不是“阳光玫瑰”葡萄不值钱了,是市场上缺少值钱的“阳光玫瑰”葡萄。

“我去长沙探访了很多果品运营公司,那里的‘阳光玫瑰’葡萄高端果能卖到68元一斤。由此可见,品牌化运营下的高品质‘阳光玫瑰’葡萄,其实完全不愁卖。”对比之下,去年当地“阳光玫瑰”葡萄“烂大街”的情况让董显勤觉得很心痛,“其实我们也有好的‘阳光玫瑰’葡萄,就是缺少一个让市场了解的机会。”

莱西地处北纬37~38度,温带季风气候与大沽河冲积平原的土质特别适合葡萄生长,加之当地设施葡萄产业规模渐成,可以说众多优势加持。董显勤觉得,好好利用这些优势,当地的“阳光玫瑰”葡萄一定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因为普通农民没有这个意识,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阳光玫瑰’葡萄的标准化种植和品牌化运营方面的引导和支持。”董显勤说。

好的年景一拥而上,种出的葡萄品质参差不齐,伤害了在消费者心里的美誉度;年景不好的时候,就通过低价竞争来抢市场,一片混乱。面对这个市场现状,董显勤也是一肚子担忧。时间久了,当地的“阳光玫瑰”葡萄在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就很难提上去,看不到收益,种植户的种植热情也会下降,那“阳光玫瑰”葡萄的品质便更得不到提升了,这样下去不就成恶性循环了吗?在莱西有着天时地利、各方自然禀赋加持的“阳光玫瑰”葡萄本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却在赛程中途败下阵来,董显勤显然不甘心。

扩大种植规模,冷库建设要跟上

“今年打算再多拿出一部分资金做补贴,把地头收购价再提一下,这样大家种好葡萄的热情也高。但是收的葡萄多了,就必须考虑存储问题。”要做强当地的“阳光玫瑰”品牌,头一个让董显勤犯难的是配套设施的问题,特别是对冷库的需求。

莱西虽然是蔬菜、水果生产大市,但也并不是每个乡镇都有冷库,即便有冷库的乡镇也多是私人建设,标准参差不齐。董显勤介绍,自己多年来一直在一家私人冷库存葡萄,一年大约是400万元到600万元的冷库费用,刨去这笔费用不谈,往私人冷库存葡萄担的风险也不小。“你不知道私人冷库的温度标准行不行,万一给咱存坏了呢?再就是,这些冷库都是私人建设,万一人家不干了怎么办,咱们的货可都在那儿压着呢。”董显勤说,他也想过跟村里合作建冷库,但是困难也不少:建冷库的地去哪里批呢?政府对于建冷库有没有支持补贴政策?该去哪里咨询、走什么样的程序呢?

王仁刚表示,村集体也特别想跟董显勤合作,建一座冷库,推动村里的葡萄种植再迈一步。他说,不少镇村是有一些闲置的厂房可以来建冷库的,但是如何申请呢?一边是闲置的建设用地,一边是种植户盼望的冷库,把资源和需求匹配到一起,对于当地“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前两天我去了趟江苏省宿迁市陈集镇,他们一个镇就种了6000多亩葡萄。那里建冷库有补贴、建葡萄大棚有支持、冷藏车也有补贴……”董显勤言语间满是羡慕。

打造高端产品,提升产地知名度很重要

除了硬件配套,让董显勤另一个犯愁的事是对“阳光玫瑰”葡萄的“软”宣传。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品牌和名气加持,董显勤带领大家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即使品质再高,想卖上高价也不易。

“我们合作社服务的葡萄园1亩地光施用蚯蚓粪就没有低于40吨的,再加上好的生物菌、矿物元素,都让我们的葡萄品质远高于市场上的普通货。”一提到自己合作社指导农户生产的“阳光玫瑰”葡萄,董显勤脸上就难掩自豪,“我们的‘阳光玫瑰’葡萄糖度都在18以上,而且我们为葡萄进行了213项安全检测,真正做到了安全又好吃。”

“通过技术把葡萄品质做好,通过品牌把葡萄价格提上去,最终让种植户赚到钱,然后再继续种植好葡萄,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董显勤说,自己目前正在联系各方面的专家,建立自己的葡萄产品标准,“从种植模式、采收、包装、储存都建立了标准,相当于让我们的葡萄有了跟市场上知名葡萄品牌竞争的资质。”产品品质有了、标准建了,如何再迈一步,提升当地“阳光玫瑰”葡萄的知名度呢?

董显勤表示,去各种农产品展会、文化旅游节等作展示宣传是一条很好的渠道。“以前光想着搞技术,把葡萄品质搞好,为老乡们服务好,也不会去搞宣传,如今想去参加政府举办的一些展览会议,也不知道去哪个部门咨询、怎么申报。”

董显勤觉得不服气,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带领大家把葡萄品质提了上去,想获得认可怎么就这么难?“今年要给我们的‘阳光玫瑰’葡萄申请原产地农产品保护,好产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目前,董显勤正在加紧准备材料,至于最后结果如何,他选择先努力去干,“摸索着往前走嘛,事在人为!”

“多年来大家都在持续发力,目前在‘怎么种’‘怎么收’方面基本没有问题,而在‘怎么卖’方面的确还是农民自己在摸索,这也是我们好多会员单位遇到的问题。”青岛市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窦典梓表示,希望地方政府能高度重视,让农产品品牌打造之路更加畅通。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