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品牌引领之风 扬“工美”转型之帆
30枚镂空雕刻的艺术乒乓球作为独特礼赠,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惊艳亮相;融合浙江台州刺绣技艺制作的团扇、眼罩、丝巾等产品,在暑期旅游市场颇受消费者青睐……从精美国礼到特色文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跨越时空界限,融入现代生活,绽放出勃勃生机与无限创意。
为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行业的传承与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企业品牌培育与区域品牌建设,以品牌力量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是助力传统技艺增值赋能的有效途径。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工艺美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融合提供了明确路径。”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王肃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技艺出新 工美市场持续扩大
从雕塑的雄浑大气到抽纱刺绣的细腻精巧,从珠宝首饰的璀璨夺目到民间工艺品的丰富多彩,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消费品工业的重点行业。目前,我国的工艺美术按照原材料主要划分为雕塑、抽纱刺绣、珠宝首饰等11个类别。
“近年来,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有了更多交集。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工艺美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新中产’‘Z世代’等人群对高品质、具备高附加值的工艺美术品有着更高的追求。另一方面,不断增强的民族认同感让更多人关注传统文化和工艺美术品的价值,促使传统工艺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让人们开始了解并购买工艺美术品,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繁荣。”王肃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艺美术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当前还存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薄弱、经营模式落后、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者,福建省鼎立雕刻艺术有限公司经理李文敬对此深有感触。“新科技、新材料的涌现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同时,艺术生活化、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对于打造品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李文敬介绍,长期以来,工艺美术从业者更多聚焦于技艺本身,而新生一代从业者则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时代发展相融合。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而商标则是品牌的重要载体,工艺美术行业的价值通过商标品牌而体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彰显了商标品牌之于工艺美术行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王肃表示。
品牌发力 传统技艺增值赋能
“品牌建设既是提升工艺美术行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的具体体现,是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指导意见》从加强企业品牌培育与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两方面发力,对工艺美术行业品牌建设进行了部署。
在加强企业品牌培育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培育和专业化运营,深度挖掘品牌文化价值内涵;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培育一批百年品牌企业;实施工艺美术品牌扶持计划,打造一批国礼品牌,壮大一批国潮品牌,丰富产品和品牌矩阵;支持民族品牌与国际元素融合发展,加强品牌国际合作,提升品牌全球竞争力。
在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方面,《指导意见》强调,突出地方产业特色,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发挥地方政府及区域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强化区域品牌建设;持续推动“工业遗产”“特色小镇”建设,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发展,加大优质特色产品宣传,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推动区域品牌国际化发展,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此外,《指导意见》提出,将支持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产品溯源防伪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专利申请、商标注册、法律援助等服务,提升产业服务能力。
在李文敬看来,有了《指导意见》的支持和引导,有助于加快推动整个行业规范化、艺术化、品牌化、多样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工艺美术技艺传承与创新,让工艺美术产业“活起来”“火起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