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书写地标“开放答卷”
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地理标志产品展区人头攒动。资料图
从承载茶马古道千年氤氲的普洱茶,到口感醇厚广受好评的保山小粒咖啡;从被称为“南国神草”的文山三七,到被赞为“饮和食德”的宣威火腿……云南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孕育了一大批种类丰富、各具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多国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开展地理标志国际经贸交往和人文交流提供了天然便利。
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资源禀赋,优化培育、深化运用、强化保护,不仅让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成为助推云南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联结云南与世界的重要纽带。
以“展”会友 扩大开放合作
地理标志产品不仅蕴含着巨大商机,也体现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传递地域文化魅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前不久刚落下帷幕的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下称南博会)上,各类“土特产”争相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今年的南博会专门设置现代农业和地理标志产品馆,在地理标志产品展区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种地理标志产品,涉及粮食、茶叶、手工艺品等多种品类。
展会期间,地理标志产品展区每天都热闹非凡、人流如潮。昭通天麻、文山三七、孟连牛油果、大理青梅酒……参展商家纷纷亮出自家的特色产品。样品试吃、产品咨询、排队购买,各个展位前都围满了来采购的游客。
云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占地近1000平方米,主要由地理标志成就展、全国地理标志精品展、云南省地理标志展3个部分组成。展区规划上,优先选取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知名度高、产品特色鲜明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展示。
作为云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普洱茶一如既往备受关注。“中越两国山水相连,也都种茶、喝茶。中国的茶产业发展更快,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希望可以有更多和中国茶商交流学习的机会。”一位来自越南的茶商表示,为了让家乡的茶种得更好、茶叶制作得更好,她多次来到云南普洱等地,学习中国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的经验。每次到中国参展,她都仔细询问同行、顾客们的意见,希望能提高自家茶叶的品质,同时也会订购中国的普洱茶等特色茶叶,把中国的茶叶带回越南销售。
另一个场馆里,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产品运营中心暨中国(昆明)地理标志线下体验展示营销中心也热闹非凡。这里不仅上演着非遗表演,进行着咖啡、美食品鉴,更开展了印章打卡活动,游客在对应展位集满印章,即可获取小礼品。精彩纷呈的活动成为今年南博会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展会上,一个个合作意向、贸易订单相继达成,展现出中国与南亚国家不断深化拓展贸易合作的坚定决心,传递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有力信号。以南博会为平台,双方越来越多的“宝藏”正在迎来更广阔的舞台。
携手并进 谋求互利共赢
“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共同迎来云南省首届面向南亚、东南亚地理标志交流活动的开幕式,我们热忱欢迎来自南亚、东南亚友邻国家的朋友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们、嘉宾们来到气候宜人的春城昆明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前不久,一场以“深化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地理标志交流活动在昆明举行,这是云南省首次举办地理标志领域国际交流活动,来自泰国、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代表齐聚昆明,共同分享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经验,探讨发展策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有一方特色。近年来,云南省以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为抓手,持续深度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底蕴和价值,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国际合作,打造了一批区域品牌、催生了一批特色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同时,南亚、东南亚各国的水果、大米、工艺品等各类特色产品也一直深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会上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各方约定,将以联合举办地理标志产品展览、开展地理标志人才培训及项目合作、打造云南省地理标志公共区域品牌、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等形式,开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国际战略合作,提升各方知识产权创新与保护水平。
“希望这样的活动进一步促进我们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助力我们打造更多兴农富农的‘摇钱草’‘致富花’,并推动它们走向国际化。”云南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活动为地理标志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期待未来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地理标志产品继续深化互认与合作,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为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活动也为区域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动力。”上述负责人表示,未来,云南省将继续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与推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云南力量。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