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多张“国字招牌”,乐山井研凭什么?
以农业大县著称的乐山井研,自古为“盆中丘陵粮经区”。立足“金土地”,井研已拥有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中国工装面料名城等多个“金字招牌”。这是7月19日,记者从乐山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井研县专场获悉到的。
手握多张“国字招牌”,井研凭什么?井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罡透露,在全力推进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井研三“向”发力。
向“新”而行 全力挣脱“传统农业大县”发展束缚
今年以来,四川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井研乘势而为,向“新”而行,全力挣脱“传统农业大县”发展束缚。
如何“新”?井研谋划了新战略。“我们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引擎、以现代化农业为支撑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擦亮‘中国工装面料名城’‘井研柑橘’等金字招牌,矢志在农业兴县中统筹推动工业强县。”任罡说。
拓展新空间上,井研高标准推进“百里粮油走廊”扩容增量,高质量谋划“百里柑橘环线”控面提质。同时,突出集约发展,优化布局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马踏工业园、食品加工园和纺织服装工业园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
“抢抓‘三区三线’划定机遇,我们为未来产业发展预留3.4万亩发展空间。”任罡介绍,曾经制约井研的水、电、气、路、地等“卡脖子”问题也正持续化解。
向“智”转型 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集群深度融合
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智”转型是必然路径。井研通过“筑基”“改智”“育新”三大抓手,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集群深度融合,让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创新能级加速跃升。
具体做法上,井研首先筑牢农业数智基础。规划建设占地180亩的“数智农业综合体”,着力对“人、产、村、政”进行数字化赋能,实现种植基地管理、种养循环监管、耕地保护监控、农产品全过程溯源等7大场景应用,带动“一院三平台”“两站四中心”建设。
任罡表示,到2025年,井研全县将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173个,“三新”先进科技推广应用面达到98%以上。
同时,井研引导工业数智转型,开展传统产业焕新行动,积极引导和支持纺织、农产品加工、小农机等传统制造业优势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全县18家工业企业上报设备更新项目21个,总投资25.68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家。
向“美”蝶变 绘就高品质高颜值高态势新画卷
如今,井研正努力绘就城镇建设高品质、和美乡村高颜值、生态保护高态势的蝶美新画卷,一个城市靓、乡村美、生态好的新井研跃然而生。
城镇建设方面,井研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新型城市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停车场、路灯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累计完成408个城镇老旧小区和19条背街小巷雨污管网改造提升,更新改造城镇燃气管道175公里,新增停车场5个、停车位1200个。
同时,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覆盖完成场镇建设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厕所革命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入选全省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标准试点县。”任罡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井研打出“生态牌”,将“母亲河”茫溪河综合治理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蒲亭新村规划等紧密衔接,以里仁河—蒲亭河水系为脉络,构建“一廊、两带、三核、多节点”的生态空间布局,打造了研溪湿地、三江花树湾、千佛田园综合体、王村三青台等一批农文旅融合打卡地,实现生态资源与农文旅价值的双促共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