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对齐颗粒度!浙江部署智慧农业 亮出“浙农码”

来源:潮新闻 记者:阮奇炯 更新时间:2024-07-16

龙井茶、安吉白茶的智能化生产线,安排上了;象山柑橘的产业大脑,打通了种植、加工、流通、品牌、文化、服务等各环节;无人机、检测仪、巡检机器人,各种智能设施在农田、山地大展身手……在浙江,你可以看到数字乡村的许多种可能。智慧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为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省贡献了数智力量。

 

25AFA5CAD66CA0486DC3C1904211B837FDF253EF_size61_w720_h480.jpg 

712日,全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暨“浙农码”部署推进会在湖州市长兴县召开,公布了智慧农业“百千”工程27个典型成果案例,涵盖集成解决方案、农业应用场景和智能设施装备三大类别;举行了未来农场授牌、数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项目签约和浙江乡村大脑统一应答中心上线等仪式。嘉兴市、象山县、长兴县、温岭市、龙泉市作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代表还考察了浙江凤集智慧蛋鸡产业园、长兴林城开垦粮蔬产业园、长兴城山村稻蛙产业园等地。

智慧农业如何发力?自2023年印发《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来,浙江省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逐步构建起“数字+设施+机械”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首创的“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技术模式,使得畜牧业、渔业、茶叶、杨梅等产业大脑成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能力中心。浙江抓典型、抓示范,不断加大对智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技术推广应用、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地了一批智慧农业项目、总结了一批智慧农业样板、推介了一批智慧农业主体。目前,全省共创建数字农业工厂(基地)417家,培育未来农场33家。智慧农业建设的蓝图逐渐变为实景图,越来越清晰地显现。

“浙农码”如何擦亮?浙江“对齐颗粒度”,为全省涉农领域的人、物、组织进行统一赋码和服务,实现“三农领域一码覆盖”;累计接入各类涉农服务284项,开展服务2459万次,推动“乡村服务一码集成”,从“碎片化”向“一码通”转变;创新开展“一码赋能,十县联动”“浙农码”赋能公用品牌行动,为农产品打上“数字身份”,促成“品牌价值一码提升”,安吉白茶依托“浙农码”标识运用,品牌价值提升近10亿元。自202011月上线以来,“浙农码”已累计赋码3600万次,用码4.9亿次。

“智”而行,快“码”加鞭。此次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和“浙农码”应用成果展示背后,是浙江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紧紧把握全国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有力实践。

下一步,浙江要在推进智能生产、业态创新发展、数据资源挖掘、数智主体培育等方面提速,全力争取全国智慧农业引领区落地浙江;在拓展覆盖范围、汇集乡村服务、发挥预警作用、赋能品牌价值等方面提质,在农业农村领域全维度推广应用“浙农码”;加强工作协同、人才培育和氛围营造,扩大智慧农业和“浙农码”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持续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和“浙农码”运用向更高能级跃升。数字建设,将在乡村振兴中激发出更强大动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