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龙头 延链条 树品牌 ——看抚州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如何“拔节生长”
一根丝瓜,可变身为鞋垫、床垫,丝瓜原液还可用于加工成化妆水、洗发水;一根竹子,可衍生出众多特色物什,竹制板材、竹制家具抑或竹炭;一颗莲子,可“进化”成莲子汁、莲子素饼、莲子素面等形态各异的莲产品……俯瞰赣抚大地,这样的农林产品“变形记”正在不断上演。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大力推进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加工领域不断拓宽,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市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实现产值136亿元。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持续扩量升级的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业正一路高歌奋进……
培大引强 狠抓龙头带动
“哈喽,直播间的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款洗发水,里面的核心成分是丝瓜的提取物……”近日,在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内,主播小布丁正在介绍该公司近期主推的洗发水和沐浴露,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观看。
作为一家集丝瓜络(天罗)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江西美尔丝瓜络有限公司在东乡家喻户晓,公司以丝瓜络、丝瓜原液为原料生产的布鞋、化妆品、沐浴清洁用品、床垫坐垫等产品远销海内外,在电商直播间销售火爆的洗发水便是“新晋宠儿”。“以前我们对新鲜丝瓜瓤与丝瓜皮之间的黏液利用率不高,但其实它具有很好的保湿功效。”该公司党支部书记陈芳告诉记者,为更好地发挥其效用,公司投入300多万元与高校共同研发,历经多年时间,这款含有丝瓜提取物的洗发水终于面世了。同时,公司的“一种丝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该公司坚持走好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进行新产品研发,先后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2023年公司营业额达2.2亿元,今年更是成功晋升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我市坚持通过抓主体培育,推动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不断提升深加工水平,助力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达446家,其中2023年递补新增认定市级龙头企业72家(加工型龙头企业占43%)。同时,在“外引”上发力,我市引导各县(区)围绕各自农业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先后招引包括圣农食品、腾趣食品、华统肉制品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抚州,加快推进农林产品加工业提质升级。今年1月至5月,全市引进农业项目13个,签约总金额54.98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3个,已开工项目4个。
延伸链条 锻造产业“筋骨”
竹制品加工下脚料能不能变废为宝?江西竺尚竹业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当然可以!
近日,走进位于资溪县的江西竺尚竹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只见工人正在今年5月底正式投产的一条生产线上忙碌着,被打成竹粉的竹子下脚料经过烘干、压制、高温碳化等工序后,最终变成一根根高品质机制竹炭。
据悉,该公司主要生产栈道、竹地板、外墙等户外板材,80%的产品远销美国、法国等40多个欧美国家,2023年公司总产值达1亿元。为延伸竹产品生产链条,公司将目光投放在了竹子下脚料上,实施了竹原料分级综合利用改建项目。
“竹蔸可以加工成艺术品,竹竿可加工成竹制板材,竹梢与竹枝可加工成牙签,竹屑等竹下脚料可以加工成竹炭,竹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资溪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黄院生表示。资溪县投资20亿元打造了全省首个竹科技产业园,聚焦毛竹加工产业链,不断补链、延链、强链,目前在资溪县竹科技产业园内,吸引了双枪科技、未家竹文化、竺尚竹业等2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从上游竹拉丝至中游竹板,再到下游竹家居生活用品,形成了一条毛竹加工全产业链。今年前4个月,便实现产值4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初现。
延伸产业链条,助推农林产品提质增效,才能推动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锻造产业“筋骨”。
除竹产业外,我市多个特色产业均在全链条升级:南丰县围绕“蜜桔+龟鳖”两个产业,通过品种选育、标准引领、借才引智、产销融合等有力措施,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推进两大产业可持续发展;南城县以集团化思路,将103家企业重组为17家集团公司抱团发展,打造校具产业园,形成集生产研发、质量检测、原料供应、物流运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东临新区规划建设面积1.1万亩的抚州大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园,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健康食品等产业,建设集食品加工、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江西优质农产品集散地,打造区域性绿色有机大健康食品精深加工中心……与此同时,为助推产业延链发展,2023年我市共新建或技改扩建农林产品加工生产线42条,总投资73.5亿元,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叫响品牌 打通“任督二脉”
发展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最终必须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选择。如何搭上农林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快车,还需在树立品牌上下功夫。
走进位于市区赣东大道上的“赣抚农品”销售店,只见莲子汁、藕粉、蜜桔糕等各类特色农产品整齐摆放在展示柜上,多位市民正在选购。
我市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创建并推出全省首个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赣抚农品”,创新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战略,区域公用品牌为母牌,企业产品品牌为子牌,制定标准,统一标识,整合县域、企业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矩阵,推动品牌建设朝着“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市农产品的增值溢价能力。目前,全市111家农业企业的266个系列产品获得“赣抚农品”品牌授权,其中绝大部分是深加工产品。同时,为扩大“赣抚农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建立线下线上融合的全渠道市场营销体系,不仅线下开设数家“赣抚农品”销售专馆及在商场设立销售专柜,还在线上开设“赣抚农品”天猫、京东、拼多多旗舰店及抖音、快手、视频号直播店铺,积极参加国内外大中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拓展销售渠道,让抚州农品被更多人知晓。2023年,仅“赣抚农品”自营渠道销售额便达1200余万元。
从“卖原料”“卖初级产品”向“卖深加工产品”“卖品牌”迈进,我市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产业正扶摇而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