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念好“产业经” 奏响“强县曲”——汉川以产业发展赋能强县工程

来源:孝感日报 记者:王悦 特约记者尹青 更新时间:2024-07-02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盘活。

县域强不强,关键看产业。汉川市树立“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的理念,立足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坚持一镇一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培育出一批工业、农业、文旅特色镇,县域综合实力全面增强。

2023年,汉川市域生产总值达到873.21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连续五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十强,再次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县。新河镇、沉湖镇、马口镇进入中部地区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南河乡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求深求精延链条,做强“农字号”

藕丁、藕片、藕条、麻鸭藕汤……6月中旬,走进湖北惠致农贸食品有限公司展厅,各类莲藕制品琳琅满目。加工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对毛藕进行预处理。

“莲藕从进入车间开始,要进行严格筛选,再按大小规格分类处理。一类进市场,二类加工成藕片、藕丁等,三类做藕粉,四类回田、做饲料,一根藕可以‘吃干榨尽’。”销售经理杨启介绍,公司每天可加工莲藕5万多斤,每年可消化基地、联合社、农户种植的鲜藕15万吨,年销售收入2.6亿元。

汉川是全国唯一的莲藕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市)。近年来,汉川围绕打造莲藕全产业链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依托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技术团队建立莲藕良种繁育技术协作体系,推广应用绿色优良新品种,打造“汉川莲藕”区域性公用品牌,推进莲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目前,汉川莲藕种植超过16万亩,其中4.6万亩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莲藕)标准化生产基地;年均产藕30余万吨,莲藕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莲藕深加工产品达数十种,其中纯藕粉年产量占全国产量70%以上。

围绕一只藕,农业产业链正越拉越长。汉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汉川莲藕已进入省产业集群后备项目库,正加速打造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为一体的30亿元级莲藕产业集群。”

汉川是国家水稻、莲藕、畜禽、淡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优势区。依靠科技驱动、基地推动、企业带动、品牌拉动,做大做强“农字号”,汉川正将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型的强劲动力。

发展河蟹规模养殖,推广池塘虾蟹鳜生态养殖模式(汉川首创),与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开展河蟹本地化培育。2023年,汉川河蟹养殖达23.74万亩,“汉川河蟹”获评“中国十大名蟹”。每年9-12月,通过湖北虾谷水产大市场河蟹仓储冷链物流,600万斤汉川河蟹直销北上广;通过虾乡蟹谷、天歌、航航等电商企业,横行全国。

横行全国的还有汉川龙虾。2023年,汉川池塘小龙虾养殖面积10.3万亩,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30.8万亩,产量3.8万吨,通过冷链物流和电商直销销售1200万斤小龙虾。其中,湖北金福源有限公司开展“(香道理)牌”小龙虾卤虾(整虾)、虾球及水产品加工销售达2万吨,实现加工产值1.7亿元。

目前,汉川形成了开发区食品饮料产业、城隍华严糖果制造、麻河刘隔汈东莲藕制品、汈汊湖鱼类加工等六大农产品加工区块;202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886.66亿元。

向新求变提质效,念好“工业经”

“每3件国产衣服中就有1件使用马口缝纫线。”马口镇是汉川工业强镇,其纺织业起步早、规模大,最高峰时拥有规上纺织企业40多家,缝纫线总产能200万锭,占全国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2015年,随着市场成熟,产能过剩,纺织行业一度陷入“寒冬”,马口有10多家企业倒闭。

痛则变,变则通。汉川纺织业开始向新求变,通过技改升级,提高生产质效;通过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强链。

“以中天科技为例,技改之后,纱线刺点减少10倍,生产效率提高了20%。”汉川市纺织协会秘书长、湖北中天科技公司总经理陈雷见证了马口纺织业的“高光”与“低谷”,“目前马口有30余家纺织企业,年产量均在3万锭以上,都是经过市场竞争活下来的,在抗压能力、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升级设备,更要转变思路。陈雷介绍,当下马口纺织业正加快转型,加大科研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改变销售策略,省去中间商;优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开展订单式生产;积极招引上下游企业,夯实产业链条。

马口纺织业的发展是汉川工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汉川聚焦3+X”产业链,开展“七大行动”,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新型工业化。

深入推进纺织服装、纸塑包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3年,引进总投资130亿元的华电纺织产业园项目,打造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推动纺织服装企业融入华纺供应链平台,注册上链企业数量居全省县市前列。2023年,汉川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产值616亿元。

聚焦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新材料、泛家居等新兴产业,围绕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推动新材料、泛家居、光电子信息加速跨越百亿级。2023年,全市“3+X”产业平均增幅达2.7%,其中装备制造25.8%、新材料7.9%、光电子信息5.7%,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做活做特促融合,打响“文旅牌”

绮丽的灯光秀、热情的歌舞、咕嘟咕嘟的火锅、滋滋冒油的烤串、把酒言欢的笑脸……夜幕降临,田水湾漫花小镇的沸腾码头又“沸腾”起来了。

田水湾位于汉川市沉湖镇,地处仙桃、天门、汉川三市交界,距天门南火车站仅300米,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2014年,沉湖镇邀请能人回乡,流转土地1500亩,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自然村落为形,建设田水湾漫花小镇,打造集住宿、餐饮、婚庆、休闲、度假、垂钓、游泳、采摘、会议培训等于一体的大型生态综合体。几年来,景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丰富业态,成为仙桃、武汉、孝感、天门等多地游客青睐的打卡地。

“漫花小镇以夜经济集聚区带动乡村游、休闲农业,使得周末和假日经济稳步提升。去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收1000万元。”总经理胡雄伟介绍。

“能挣钱,还离家近。”61岁的村民谢所姣长期在小镇做保洁,一年可挣3万元。像她一样固定在景区工作的村民有76人,另外景区每天还雇佣10余位临时工。

漫花小镇还与周边湖田香合作社、十里长渠合作社等农业发展公司合作,通过直接收购、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线上平台带货、引导客流去果园体验采摘等方式助农增收。从2018年起,陆续有农户被带动发展起草莓园、桃园和麻鸭、土鸡等特色种植养殖。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北依大别山余脉,南濒长江,拥有大量湖泊、湿地,是汉川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汉川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招商引资,以农为基,以文塑旅,农文旅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依托百禾生态园、南河古渡现代农业产业园“舌尖小镇”和天屿湖,打造了集生态、科教、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旅游;以川城生态葡萄园、香夏草莓园和田水湾为支撑,打造结合农耕文化、休闲采摘、运动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景走廊;依托汈汊湖湿地公园、游乐园、沿线农家乐,重点打造以湿地、美食为重点的湖乡特色生态旅游。把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发展示范区,已建成孝感市级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5个。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