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打年轻牌,需在“特”字上做文章
这些天,金华市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门店里,最新创意产品——火腿冰淇淋成了抢手货。“既有火腿的咸香,又有冰淇淋的甜味。没想到,千年火腿也能这么潮。”“00后”李倩尝试了两口后,便爱上了这味道。
土特产既是一种美食,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千年金华火腿“逆龄”生长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与时代潮流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传统特产可以焕发新的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
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一头连着增收,一头连着乡村振兴。“土”并不意味着“土气”,而是要讲求农产品的可溯源、高品质和生态价值;“特”则是充分挖掘地区的特色文化,结合现代传媒手段讲好美丽乡村的品牌故事;“产”是集中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规模化产业,带领更多年轻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要想市场反响好,提升品质是基础,创响品牌是核心。换句话说,打好“特色创意牌”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不断创新。以金华火腿为例,为让千年金华火腿“逆龄”生长,金字火腿专门组建了一支名校毕业的“95后”设计团队,让他们大胆尝试火腿的新吃法。除了火腿冰淇淋,接下来,他们还将研发火腿酱油、火腿面条、火腿蛋糕等新产品。
提升青年消费群体对土特产的消费意愿,对于增强土特产竞争力很关键。现在,“90后”“00后”甚至更年轻的一代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多元,喜欢新鲜事物,也更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
品牌,是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但客观来看,我国农产品营销和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地方虽然具有发展特色产业的天然优势,但农业品牌发展‘小散弱’现状依旧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土特产’已经在区域内小有名气,但要想破圈突围,实现优质优价,并非易事。因此,一方面,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释放农业品牌的创新想象力和市场潜力,加大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培育力度,打造一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另一方面,在技术、业态和场景创新上下功夫,加强“土特产”与现代元素、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讲好品牌故事,帮助土特产变商品,商品变名品,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在更加广阔的市场搏击中寻找更多可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