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向“新”而行增动能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徐晶锦 更新时间:2024-06-17

变则兴,不变则衰,历史经典产业也不例外。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瞬息万变的时代机遇,黄酒、珍珠、茶叶、丝绸、瓷器等绍兴历史经典产业如何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出新的更大价值,谱写新的篇章?

能否打开更大的市场,决定着历史经典产业的走向和未来。以新布局、新理念、新技术,在产业链、产品链、创新链等领域加速突围,绍兴用积极实践作出响亮回答。

“链”出新优势

瞄准全产业链方向不断延展,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是绍兴历史经典产业的选择。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4151”计划,重点打造“10+2”产业集群,其中的‘2’即为黄酒、珍珠这两大历史经典产业。

“产业集群,不仅是地理上的聚集,更是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身处集群,借助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一发展逻辑,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走进位于诸暨山下湖镇的华东国际珠宝城,大大小小的商铺鳞次栉比,从散颗珍珠批发到五金包装配件,从珍珠加工到珍珠成品,各种与珍珠相关的产品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此外这里还有检测中心、分拣加工车间、仓库等配套,消费者只要选中款式,剩下的加工、镶嵌、包装、邮寄等都能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坚持集聚发展、链式发展,目前诸暨市拥有珍珠产业企业56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珍珠商贸、珍珠创意设计、珍珠生物医药、珍珠文化旅游等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珍珠产业销售额5年内从不足百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超35%,向着千亿级“美丽珍珠集群”挺进。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古越龙山、会稽山、阮仕、天使之泪等历史经典产业集群中的链主企业,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借助技术创新、品牌赋能、设计成果转化,不断向上带动产业价值链。

2023年,全市黄酒、珍珠两大主要历史经典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9家,实现产值52.9亿元,利润9.3亿元。其中,11家规上黄酒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13亿元,同比增长10.3%;利润总额9.13亿元,同比增长83.2%;全市黄酒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2.3%,利润总额占比58.6%8家规上珍珠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70万元,同比增长100.4%,淡水珍珠年产量约占世界的70%,全国的80%以上。

“绍兴历史经典产业本身有深厚的产业积淀,通过聚链成群、发展壮大,也可以成为重新打开市场‘枷锁’的法宝。”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赵秀芳说。

“品”出新价值

聚焦产业发展,新出台的《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都不约而同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品牌引领。

得益于竞争模式的不断创新,经过多年发展,绍兴历史经典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酒品牌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茶叶品牌大佛龙井、平水日铸茶、上虞翠茗、西施石笕茶等,中药品牌震元堂、景岳堂等,在消费者群体中既保持了知名度,也拥有了更多品质信赖。

今年4月,绍兴东方茶业有限公司推出了“品字标”标志的平水日铸茶,包装盒上金色的“品”字十分醒目。“浙江省相关权威机构认定的‘品字标浙江农产’,是对平水日铸茶品牌的认定。”东方茶业总经理钱宝良自豪地说。

平水日铸茶因原产于柯桥平水日铸岭而得名。当地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协会主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的品牌兴茶新路径,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2023年柯桥区茶叶总产值5.05亿元,其中平水日铸系列名优茶产值4.67亿元。“品字标”让平水日铸茶产出了更多新的价值。

酒香也需勤吆喝。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手段和方法创新,历史经典产业的品牌打造逐渐起势。

我市专门组建绍兴黄酒投资发展集团,与央企、头部电商等开展深度合作,聚焦国内、海外两大市场,在商务用酒市场力推“越酒行天下”。阮仕珍珠、天使之泪等珍珠行业领军企业均在香港设立研发设计中心,3家珍珠企业进入胡润全球珍珠企业创新品牌榜10强。

以节会为媒,加强品牌营销推广。举办中国绍兴黄酒节、世界珍珠大会、“越窑青瓷·中国瓷源”首届“上虞窑”开窑节,古越龙山等黄酒企业成为杭州亚运会赞助商之一,在亚运火炬船体、开幕式演出等充分展现黄酒元素,展示绍兴历史经典产业魅力。

“智”造新未来

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和活力,最终靠的是企业的创新力。

历史经典产业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创造更大辉煌,唯有不断创新:可以是一次工艺变革;可以是一次产品创新;也可以是一次生产的数智化变革。

恒温恒湿无菌养殖车间里,一批批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被机械臂置于饲养盘中,盘底铺有饼干状人工饲料;生产车间里,雪白的蚕茧像瀑布一样从传输带上倾泻而下……嵊州巴贝集团这家传统领带生产企业的工厂化养蚕项目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已经突破了养蚕的季节性限制和蚕对桑叶的高度依赖,车间里的蚕可以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负责人说,以此工艺变革为依托,巴贝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百亿级“蚕丝高地”。

还有一些历史经典产业企业通过数字化产生新动力,通过不断的工具和手段改进创新,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系统、酵母智能化培育车间……走进绍兴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新奇之处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已实现生麦曲全年生产、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酵母自动培育。”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数智化升级推动企业产量提升、成本下降,2024年产量预计达到10万吨。

不只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本地酒企也纷纷实现酿造、储存、勾调、物流数智化,绍兴黄酒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最担心的是年轻人这块市场,最想抓住的也是这个群体的市场份额。”古越龙山董事长孙爱保说。为了适应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古越龙山和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研究的黄酒“不上头”技术,已应用于高端产品中。今年一季度,高端产品销售同比增长54%

布局更新、品牌焕新、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新的活力正源源不断注入到历史经典产业中,助力打造历史经典产业振兴的绍兴样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