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茶香也怕巷子深,品牌如何破局?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记者:严秋璠 更新时间:2024-06-14

06_06_0089.jpg

英德红茶已成当地经济发展的品牌特色产业。

寒来暑往,粤茶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焕新蜕变。然而,在生机勃勃的背后,品牌发展仍存在数量多而不强、发展路径不清晰、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短板。茶香也怕巷子深,粤茶品牌要如何破局?

小众品牌如何走出“深巷”?

明确定位,讲好品牌故事

据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2023年全省干茶产量17.7万吨,其中凤凰单丛3.26万吨、英德红茶1.65万吨。这两个知名品牌的产量仅占全省的27.7%,这意味着广东其余的茶叶品牌仍可称为“小众”。

擦亮品牌,首先要厘清品牌打造思路。

“英德红茶、凤凰单丛的成功很难复刻。”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表示,小众茶在打造品牌时一定要注意差异化发展,明确各产区特色。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唐劲驰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一定要认清品牌定位,在保留茶品特色的基础之上实现创新,让区域内企业自上而下地推广。“如果能在消费者心中刻画一个清晰的品牌风味,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除了明确定位之外,讲好品牌故事也很重要。广东营销学会会长杨洪指出,人们很难从文字上的营养价值、喝茶层次等内容去定义茶的好坏。而塑造一个好的品牌故事,能够让消费者更加形象地体会茶的品质。

杨洪举例,客家炒绿可以用“思乡”的概念将茶与人连接在一起。紫金可以深挖这当地种植茶叶600年间的故事和技艺,而不是重点强调其制茶技艺与台湾的联系。

在惠州,岩茶树种虽从福建移栽,但香气滋味极富特色,也逐渐为更多人熟知。“我们从情感、文化入手,注入惠州西湖、丹霞山,客家文化等元素,讲好品牌故事,丰富品牌内核。”惠州市花海茶园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温新伙透露。

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与价值?

构建标准化体系,积极融合创新

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保证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价值是重要途径。

而质量上的保证,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和衡量标准。近年来,清远英德依托国家、省级现代产业园创建,正加快构建服务英德红茶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示范体系。

潮州也在发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2项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和18项团体标准,涵盖品种、栽培、加工、质量、名称、标识、包装、配套等。”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少产区也在尝试产品创新。韶关市农业协会茶业分会秘书长何爱萍介绍,韶关推出了雪梨白茶袋泡茶等产品,方便消费者用简单的方法直接感受到韶关白茶的品质。“推广品牌,就要研究消费者的喜欢和需求。现在大多数消费者都更喜欢拼配茶、袋泡茶,可以往这方面去突破。”杨洪说。

如何远离“假货”风波?

用好溯源系统,约束生产行为

“虽然我们会使用溯源码、茶叶有机二维码等措施来保护品牌效益,但品牌侵权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日前,紫金县青林峰茶业有限公司发出一则通知,对擅自使用该公司SC生产许可证的主体进行了强烈谴责。

侵权现象屡禁不止,放眼全国,其他产区如何精准施策?记者了解到,普遍做法就是将防伪码与溯源系统结合,严格约束防伪码使用者的生产行为。

《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规定了西湖龙井茶产区产地认定、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使用要求与管理等内容,并规定了一系列“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人的遵守准则。

福鼎市以大数据手段实现每一款产品都有独立不可复制的数据信息,消费者可通过查询大数据平台识别福鼎白茶是否来源正宗。

广东产区也在行动。今年2月,英德市人民政府发布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英德红茶地理标志申请、使用和管理行为。英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志斌表示,未来将统一对外输出英德红茶品牌形象,由政府授权企业使用,并引导企业按指导价进行销售,避免恶性低价竞争,保证质量,提高茶叶品牌溢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