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也能有“大作为” 浙江临海扶持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
清晨,浙江临海括苍山脚下的酒坊已飘来悠悠酒香,临海市米浪仙白酒小作坊的负责人徐金燕和员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酒坊内,不同功能区块划分明确,不锈钢和陶瓷的生产设备合理摆放,环境明亮整洁,白酒加工、制作、包装的全流程一目了然。干净通透的加工环境、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古法酿酒的工艺为米浪仙白酒做大市场增强了底气。
“我切身体会到了食品有身份的快乐!”谈起小作坊改造提升后的变化,徐金燕表示,前期市场监管部门的专家团队给酒坊量身定制了标准化建设方案,酒坊按照要求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现在的生产环境、生产条件跟之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专家团队结合酿造工艺逐项排查,帮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和质量要求规定,我们还引进了‘5S’管理理念,注册了‘米浪仙’商标,可以说是未来可期。”据徐金燕介绍,如今,酒坊生产的第一批酒已经存了4年多,5吨总价值能达到100万元。
米浪仙白酒小作坊是临海市推进食品小作坊规范发展、转型升级工作中的一个缩影。食品小作坊既连接着民生需求,也关系着食品安全。为帮助食品小作坊摆脱“脏、乱、差”的形象,近年来,临海市市场监管局以办好民生实事为契机,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全市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通过政策帮扶,解决小作坊“不愿改”“不想改”的主观痛点;另一方面,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破解小作坊“不会改”“不敢改”的客观难点。截至目前,临海市累计推动85家食品小作坊导入“5S”管理模式、133家次小作坊打造阳光化生产模式,打造“文特旅”小作坊16家,小作坊品质大幅提升,收入同比增加261%,销售渠道同比增加180%。
据了解,经过当地政府、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共富工坊”的穿针引线,今年年初,徐金燕与临海市内的一个粮食种植基地达成初步合作,预计每年可向基地购进粮食20—30万斤。今年3月,米浪仙白酒申请并获得了临海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好食来临”的授权,后续将通过区域公用品牌的带动和培育作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小作坊’也能有‘大作为’,我们将继续挖掘并释放食品小作坊所蕴含的共富因子,扶持小作坊提档升级,以小作坊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赋能加速。”临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临海将进一步对接市场需求,探索优化“小作坊+基地+农民+品牌+标准化”的产业化经营路线,推动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品牌价值”“文化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做优二产”为接口,链接三产、融合三产,实现各食品产业链主体“连起来”“活起来”“富起来”。(夏弦 莫叶晨)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