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四川: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来源:中国食品报 记者 :高娇娣 更新时间:2024-05-30

习近平总书记20226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20237月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年前往四川,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四川工作指引航向、擘画蓝图。“四川牢记总书记嘱托,从全国大局把握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表示,四川历来是国家的战略腹地,是人口大省、科教大省、经济大省,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四川加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去年粮食产量718.8亿斤,创26年来新高。

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四川自古就是重要粮仓,也是农业大省。眼下,四川等南方地区正是农忙时节,巴蜀大地抢收抢种、一片繁忙。“今年四川夏粮丰收已成定局。”黄强表示,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作为粮食主产省之一,四川千方百计稳政策、稳面积、增单产,粮食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四川去年出栏生猪6600多万头,稳居全国第一。“天府粮仓首先得有天府良田,四川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这个‘命根子’,去年净增50万亩耕地,复垦4.2万亩撂荒地,做到应种尽种。”黄强表示。

“不仅要仓里有粮、盘中有肉,四川树立大食物观,想方设法让百姓餐桌更丰富、让农民增收更多元。”黄强介绍,四川着力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川油菜籽、马铃薯等15种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资阳市“种”出了全国七成多的柠檬,去年出口规模达到1.28亿元。苏东坡的家乡眉山市把“小泡菜”做成了几百亿元的“大产业”。

“天府粮仓”不只在田野,森林也是“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和碳库,四川正在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积极推进‘蓄水于山’‘摇钱于树’‘藏粮于林’‘固碳于木’,努力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黄强介绍,依托3.8亿亩林地,四川率先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向森林要食物。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的原始青冈林下,每年能产约4000吨松茸,农户采摘松茸,多的每年能有10万元收入。四川拥有全国1/5的竹林,正大力推动全竹利用、全链开发,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线”和“致富林”。

川菜飘香吸引八方来客

四川“好吃好耍好消费”

今年“五一”期间,四川多项消费数据创新高,前往四川旅游的人数达到了40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9.5%,成都、乐山、宜宾等城市人气旺、消费高成了热门的消费目的地。“当前,四川正在加快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消费目的地,相信一个‘好吃好耍好消费’的四川将‘持续在线’。”四川省副省长左永祥表示。

四川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消费大省,辐射周边近4亿人口的市场。“四川有着深厚的商业基因和浓烈的消费氛围,老百姓的口头禅‘巴适安逸’,就是四川人热爱生活、喜欢消费的真实写照。”左永祥表示。

“餐饮消费是四川消费的特色亮点,川菜名扬天下,吸引了八方来客。”左永祥表示,四川各种餐饮消费场所应有尽有,大街小巷比比皆是,仅成都就有茶馆1万多家、火锅店2万多家,各种餐馆餐厅30多万家。为持续推动川菜高质量发展,四川实施了品牌推广、加强品牌保护,培育名菜、名店、名厨,传承创新了川菜老字号,并推进川菜的地方立法。

除了推进餐饮消费,近年来,四川加快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四川文旅的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升。为突出特色,四川评选推出天府旅游名县、名品,打造了“夜游锦江”“徒步穿越”等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打飞的、乘高铁到四川,吃火锅、住民宿、看熊猫、看演唱会,是现在广大游客到四川极具活力、时尚感的旅行体验。”左永祥介绍。

同时,四川持续推进业态升级,大力实施不同层级的商业街区提能行动,智慧化改造传统商业街区,推进示范步行街建设,成都的春熙路、交子公园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汇聚了众多知名品牌。四川还每年在全省推出40个独具四川特色的消费新场景,并根据消费人气指数发布“热力地图”,成都东郊记忆文创园、自贡恐龙灯会、乐山张公桥美食街人气爆满。

在成都街头,千年古刹大慈寺与时尚潮流的太古里商业街毗邻而居,传统与现代相融相生,是四川消费链接全球的缩影。四川鼓励发展首店经济,去年新引进了45家国际品牌在川开设全球或者全国首店。“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四川产”鱼子酱走向了世界,占据全球12%的市场份额;一家全球知名洋酒集团在四川落户了亚洲首个威士忌生产基地,产品一经问世就被抢购一空。

黄强表示,四川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要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努力为全国经济稳增长作出贡献。去年,四川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元,增长6%、在前十经济大省中并列第一;今年一季度增长6.1%

重点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绘就城乡共同繁荣新画卷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事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而深远。近年来,四川特别重视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四川城乡二元结构明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四川明确了“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绘就了城乡共同繁荣的新画卷。

代永波解释道,“抓好两端”,一端是要把县城建强,另一端是把农村建好。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农民进城的第一站。“七普”数据显示,十年间四川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持续提升,从15%到了30%。近年来,四川顺应这一趋势,更大力度向县级下放了一批财权事权,提升县城的功能品质,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产业向县城集聚。此外,即使未来四川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还有2500万人口。四川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每年培育1000个示范村,加快建设富有巴蜀韵味的美丽乡村。

“所谓‘畅通中间’,就是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重点是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代永波表示,第一个是要素融合,既打开“城门”,让农业转移的人口“进得来”“留得住”,享受更公平的服务;又支持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第二个是产业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第三个是设施融合,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硬差距”,填补城乡公共服务的“软落差”,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第四个是治理融合,以高效能的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

黄强表示,尽管四川经济总量已升至全国第5位,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基本省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紧抓不放,坚持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