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从万源出发,解锁中国名鸡产业突围密码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李延林 邓嗣华 裴玉松 杨勇 更新时间:2024-05-24

m_bc76232919bb9ca3395eb472687f74ad.jpg

启动仪式现场。马发海

一只地方特色鸡能否“长成”百亿级大产业?经过20多年产业发展,一只藏在大巴山里的特色黑鸡品种如何才能真正“飞”出大巴山?炖汤、红烧、凉拌……万源旧院黑鸡还能打开哪些新奇的想象空间?

川东北,万源市,大巴山里,一只特色地方鸡种发出系列之问,表达出图谋乡村产业振兴的更响亮更迫切的心声和愿景。

为顺应这一心愿,探寻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创新叫响四川特色农产品品牌,523日,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在万源市旧院镇发起启动“擦亮‘中国黑鸡之乡’名片,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大型行走调研报道。调研报道组将从“旧院黑鸡”种源保护地旧院镇出发,奔赴全国各地,走访调研中国地方特色鸡产业发展较好的代表地区,将一个个问号拉直,围绕推动万源黑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产业发展之困、探寻品牌强化之策、问计市场突围之路。

万源旧院黑鸡于上世纪60年代被外界发现和关注,曾被权威科研机构定义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1983年被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2000年前后开始探索市场化产业之路。

20多年来,历经几代产业从业者探索,万源旧院黑鸡拥有一定产业、品牌和市场规模,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成为达州万源市乃至全省农产品中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然而,新一代的产业从业者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依然有诸多困惑:万源旧院黑鸡并未真正走出茫茫大巴山,它在种源保护、产业发展、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领域面临着诸多堵点、难点、痛点。在万源,目前从事黑鸡保种、养殖、销售等相关的各种主体有200多家,大家都对这一独特土鸡品种津津乐道并充满信心,但坚持中又带着一些迷茫。

去年9月,省委启动39个欠发达县域的托底性帮扶工作,动员各方面资源力量补齐发展短板,万源市是其中之一。借助结对帮扶大好契机,万源围绕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聚焦“一鸡二茶三药”,因地制宜提出发展“五彩产业”集群的思路,其“黑”即“旧院黑鸡”产业。

机遇面前,挑战更大。立足擦亮“中国黑鸡之乡”名片、打造托底性帮扶工作万源样板,万源旧院黑鸡图谋再次“振翅高飞”。

这次,能否高飞?如何高飞?“擦亮‘中国黑鸡之乡’名片,问计中国名鸡产业之路”大型行走调研报道基于问计寻路,出发寻访国内其他地方名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试图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万源旧院黑鸡厘清发展思路、找准产业定位、明确着力方向,汇聚产业和科研力量、品牌影响力、市场供应链等优质资源要素,以万源旧院黑鸡为样本,为“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的良性发展找寻创新突破之路。

我们将如何出发?上个世纪90年代,如今的“广西三黄鸡”“广东清远麻鸡”等国内名鸡发展状况曾与“旧院黑鸡”类似。但多年过去,“旧院黑鸡”与这些名鸡的差距逐渐拉大。比如,“广西三黄鸡”品牌估值近50亿元、“广东清远麻鸡”总产值已超60亿元。我们将直面“旧院黑鸡”发展之困、发展之痛、发展之难,通过本次大型行走调研报道,共同求索万源黑鸡产业种源保护、产业发展、品牌提升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