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强在哪?
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擅自使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案涉案物品进行查验。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在广州举行。江门市市场监管局在大会系列活动“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及经验分享宣传专区”中作题为《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 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擅自使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案》的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分享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大会是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领域最高级别的会议之一。能在大会上作案例分享,江门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方面强在哪?
据介绍,该案例是市市场监管局于2023年查办的江门某陈皮有限公司擅自使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案,该案首次直接适用全国首部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对当事人予以行政处罚,彰显了我市乃至我省地理标志法治基础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持续深化、地理标志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法”字当头强保障
地理标志法治基础持续完善
“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贵比黄金的新会陈皮,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和2023年,“新会陈皮”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农业产业品牌第一。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又代表产品品质,源头保护尤为关键。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立法,该条例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是我市针对单个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立法的第一部实体法,进一步推动了新会陈皮文化传承,促进新会陈皮产业健康发展。
《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首部地理标志保护地方性法规,率先围绕地理标志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作出规定。该条例实施后,市市场监管局举办多场讲座宣讲条例,促进执法人员深入理解和应用条例,在企业、协会、群众中营造地理标志保护的浓厚氛围。《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广东省地理标志条例》的先后出台实施,为地理标志规范化治理奠定了法治基础。该典型案件的查办,实现了以往对地理标志违法行为处罚缺乏直接法律依据的突破。
“协”字为要促合作
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持续深化
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进一步加大跨区域行政保护协作力度。2019年,北京、广东等12省市知识产权局共商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并共同签署《十二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协议书》。2023年,12省市进一步成立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联盟。
2022年底,在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发起并推动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九市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在珠三角九市建立起知识产权会商、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纠纷调解、资源共享、宣传培训、地理标志联动保护等7大机制,共同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
协议的签订,为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新会陈皮护航行动提供了跨区域执法的制度保障。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用好省、市执法协作协议,与广州、北京三地市场监管部门通力协作查办案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跨区域协作效能。
“干”字为先抓执法
地理标志执法力度持续加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知识产权执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构建起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体系,最大程度调动全社会全面创新的活力而言至关重要。知识产权执法更是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步骤。
在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争取和积极沟通下,省市场监管局决定在全省开展“护航—2023”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首次将单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到全省高度、扩大到全省范围内统一开展。
江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贯彻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一体化保护、全链条保护要求,相继出台新会陈皮护航行动方案、行业整治工作方案,组织地理标志专项执法行动,加密网络交易及舆情监测频次,监测电商店铺超4000家次,处理新会陈皮及衍生品的相关案件和移送违法线索一批,持续为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好”字为纲惠产业
新会陈皮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在中国农产品市场化发展历程中,地理标志认证给区域特色产品包括陈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强保护色”。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对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强化立法、建章立制、严格执法、协同保护多措并举,推动新会陈皮等地理标志产品做大做强、产业可持续发展。
新会陈皮于2006年获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保护名录。截至2023年底,累计有518家生产新会陈皮、新会柑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数位居全省第1。
近年来,新会陈皮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超230亿元,带动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2.2万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