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实施多元化战略 打造现代设施农业新高地
兰陵县是蔬菜生产大县,特别是设施蔬菜,起步早、发展快,常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其中日光温室种植面积15万亩,拱棚种植面积45万亩。近年来,兰陵县高度重视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打造现代设施农业新高地为目标,全面加快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建设步伐。
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布局。兰陵县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出台了“雁阵工程”、《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十二条实施意见》等各类扶持政策及配套文件20余个,多方面、多要素、多角度鼓励扶持现代设施蔬菜产业连片发展、链式拓展,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通过对上争取、招商引资、社会融资、信贷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建设。引导、整合各类资金2亿元以上重点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近年来新建高效设施蔬菜产业项目11个。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兰陵县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向上争取高效特色设施农业等项目,打造兰陵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推进蔬菜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对基础设施、生产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引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模式,开展智慧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累计建设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6家,其中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家,申报获批市级对接长三角基地39家。
三、重视人才培育,强化后备力量。农业人才是现代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生力军,兰陵县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通过实施“鸿雁工程”、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培养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以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让农民掌握现代设施农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着重从年轻一代中选拔和培养农业人才。通过举办“鸿雁人才”技能大赛等方式,激发年轻人对农业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为兰陵农业发展储备人才资源。目前,全县共有“鸿雁人才”2101名,2023年通过乡村振兴“鸿雁人才”技能大赛,共遴选推荐市级“鸿雁人才”480名,遴选兰陵县乡村振兴“鸿雁人才”400名。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规模化发展。兰陵县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他们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支持、技术指导等方式,引导村级带头人大力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36家,实行以设施蔬菜为主的土地集体经营。同时,在17个乡镇建立19个联合社,县级层面建立联合总社,实现强强联合、跨界联合,加快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完善的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链条,改变了过去以小农户为主导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
五、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兰陵县注重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借助蔬菜博览会、长三角中心城市推介会、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大力宣传“苍山蔬菜”良好品牌形象,不断扩大蔬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2013年起,兰陵县已连续举办十一届菜博会,作为兰陵县蔬菜产业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其影响力不断提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兰陵县始终将质量安全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致力打造兰陵蔬菜优质、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强化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2023年,开展国家、省市专项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431批次,县级抽检2366批次,农残速测4.8万批次。截至目前,全县蔬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用标169个,其中,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16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苍山大蒜”“苍山牛蒡”“苍山辣椒”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均有较高的知名度。
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在设施蔬菜领域的转化应用。积极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兰陵试验基地项目落地兰陵,投资2500多万元,规划建设科研实验室2442平方米,日光温室、连栋塑料大棚、单跨塑料大棚等农业试验设施19484平方米。打造以蔬菜新品种研发和培育为核心,集种质保存更新、栽培和植保等新技术示范推广、蔬菜生产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创新平台。试验基地建成后,相关蔬菜品种、栽培、植保和采后技术,将优先在兰陵转化,并从制度建设、政策咨询、产业规划、蔬菜生产、蔬菜流通等各个方面为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建议和意见,推动兰陵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