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穿越千年 临安茶产业未来可期

来源:今日临安 更新时间:2024-03-28

最是一年春好处,茶香时节又逢君。

临安的春天,不止见于一片片浪漫的花海,还藏于深山垄垄茶树间,闻其清香扑鼻,见者翠绿欲滴。

日前,首届“吴越茶韵问源临安”2024杭州临安开茶节在板桥镇上田村热烈开幕。山上采茶,山下炒茶,围炉煮茶,现场品茶,“文武上田”飘出满满茶香。

与此同时,在青山湖畔,一场“大咖问茶”接续举行,会上发布了“杭为茶都 临为茶源”研究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专家、学者和茶友们汇聚一堂,围绕成果发布,共同探讨临安茶产业未来。

临安有好茶 请君饮一杯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临安,境内拥有“一湖两山两源”的叠加优势,地势多丘陵,植被丰盛,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茶树的生长。

临安历史上就是名茶产区,也是杭州茶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茶叶在临安大面积发展,至八十年代达到一个历史高峰。1976年,临安茶叶产量进入全国185万担(2500吨)县行列。1988年,临安茶叶产量7685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浙江第二。

1990年,太湖源镇东坑参照国际有机农业一般标准进行有机茶生产,由此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有机茶。

时至今日,临安的茶产业也已成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全区茶叶总面积6.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5.1万亩,产值达3.5亿元。茶叶品种主要为鸠坑群体种和龙井43、乌牛早等,广泛分布在天目山、太湖源、高虹等茶区,产品拥有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天目红茶等系列名茶。

近年来,我区围绕“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推动茶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成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3个,专业村4个,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3000亩,建立“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

同时,我区坚持以茶兴农、以茶兴旅、以茶富民,围绕“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出“天目茶宿”“天目茶疗”“天目茶宴”等特色产品,有力推动“茶文化、茶经济、茶旅游”融合发展。“东坑有机茶”“相见很晚茶”“上田龙井茶”等一批地方茶频频“出圈”,实现了“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临安茶文化 历久也弥新

“临安有三宝,茶叶笋干山核桃。”

如果要说临安茶叶发展史,大多数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个“临安老三宝”。事实上,临安与茶可谓是渊源颇深。

早在2000多年前,茶祖梅福就在临安栽下了第一棵茶树。唐代时期,天目茶闻名于世,有“头茶之香远胜龙井”之说,“茶圣”陆羽更是亲自来到天目山采茶,并将其写进了《茶经》。《茶经八之出》中称:“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者,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由此可见,天目山茶在当时已经是闻名于世的上品名茶了。

五代吴越国时期,钱王纳土归宋,实现了和平统一。在此背景下,钱氏政权积极发展茶叶生产,同时开展茶叶贸易,开启了南茶北输之先河。

宋元时期,“天目盏”成为“日本茶道”的主要茶具而闻名中外。明清时候,临安茶正式入贡京城,成为国饮,明万历《临安县志》载:“临安岁贡御茶,产于黄岭山,每年贡御茶二十斤”,天目山茶在明代已被列为“御品”。

穿越两千年的历史底蕴,道出了临安茶既是文化茶,也饱含了茶道与人文相结合的元素,散发出了历久芬芳的生命力。

“大咖”来问茶 未来定可期

如今,面对茶经济影响力、茶产业知名度不足等问题,以及“径山茶”“安顶云雾茶”等周边区县茶叶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临安茶产业路该怎么走?如何进一步打响临安茶产业品牌?

事实上,自2022年以来,临安茶文化研究会便与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合作,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针对“杭为茶都、临为茶源”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调查论证,目前已取得重要成果。

当天的发布会上,课题组围绕临安是杭州茶都的“山水之源、茶业之源、人文之源、民间茶器之源、茶文化传播之源”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临为茶源”的历史依据和人文佐证,展示了真实、丰富的“临为茶源”史料、文物图片以及有关官方和专家的观点。

研究证明,天目山是“浙西诸山之祖”,西湖群山和径山是天目山余脉。此外,天目山是钱塘江部分支流的源头,而西湖之水来自钱塘江。因此天目山脉以丰沃的土地和潺潺溪流滋润着杭州茶叶茁壮生长,使“杭为茶都,临为茶源”有了山水之源的佐证。

临安是杭州茶业的重要源头。临安人辩才法师在狮峰山种茶、制茶,被誉为“龙井茶鼻祖”。临安梅姓人家迁徙梅家坞,临安人为龙井茶的种植、制作和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越王重视茶,吴越国茶产业的繁荣奠定了宋代茶产业的基础,并开创了北方茶叶之路。

有了研究成果,如何应用成果,形成临安茶叶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会上,与会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关新认为,杭为茶都,临为茶源”命题依据充分,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对杭州来说,丰富了杭州茶文化的内容,对临安而言,可利用“杭为茶都,临为茶源”的品牌,增强发展茶产业的信心,做大做强临安的茶产业,真正形成“高山有青顶、平地有龙井”的茶产业发展场景。“要进一步加深对传统产业创新理念,用科技驱动新业态产业,引领茶产业发展。临安有天目山的资源,天目山是最大的源。要把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同美丽生态、品牌茶产业结合,真正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企变庄园。”

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组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原主任鲁成银教授认为,临安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开辟新赛道,走茶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临安的茶产业前景会更好。他建议,要运用研究成果不断提升传统茶产业发展,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开辟新赛道,注重保留传统泡茶技艺和民间习俗,挖掘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我们还要打造茶文旅综合体,创新茶产业业态,开发文化产品,让游客可以体验制茶技艺、宋朝点茶等,满足消费者需求。”

从开茶节到“大咖”问茶,从茶产业体系重塑到新业态创新,一系列行动,都在证明临安正努力讲好一片叶子的故事,试图恢复茶产业盛名,相信在未来,临安的茶产业也会欣欣向荣,未来可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