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长成大产业
3月22日,咸丰白茶2024武汉推介活动——中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新品发布会暨洪山宾馆咸丰白茶战略店开业仪式举行。
此次活动是咸丰县携手中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打响2024春茶市场“第一枪”的同时,为茶产业赋能,打开咸丰茶品牌新格局的一次新尝试。
黄金洞乡大沙坝村茶园。(本报恩施图片库 曾召纯 摄)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富硒生物圈的核心板块,神秘的北纬30度线穿境而过,境内苍山如海、百溪争流、云雾缭绕,是农业农村部、省政府认定的优势茶叶产区。2005年,原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农业部定点扶贫县扶贫开发建设规划》,明确了咸丰县重点扶持发展茶叶产业。咸丰茶叶产业正式走上正轨,开启发展序章。
近二十载浪潮翻涌转瞬即逝,咸丰茶产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
赋能茶产业 开启发展新阶段
茶叶故乡在中国,中国好茶有咸丰。
去年4月,咸丰县与中茶公司合作成立中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咸丰,促进茶叶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和强县工程建设。
今年,中茶湖北产业园正式投入生产,着力打造“品牌拉动、产业带动、科技驱动”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推动咸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茶友、茶商齐聚江城武汉,共同见证中茶湖北公司新产品发布,共庆中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洪山宾馆咸丰白茶战略店开业运营。
“坚信咸丰白茶一定会异军突起,成为湖北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汉秋说。咸丰与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强力合作,开创了湖北地方特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实现品牌赋能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品牌渠道拓展。
迎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咸丰白茶全面进驻武汉市场。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飞表示,要将咸丰的生态优势和中茶的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规模效益,增强辐射能力,提高竞争实力。
从茶园到茶杯,咸丰县致力于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融合,走高质量发展路径,创造特有的产品价值,为消费者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茶韵飘香,梦想起航。随着时代的变迁、行业的发展,咸丰县不断优化产品体系、丰富产品品类,以责任和坚守为品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激活茶品牌 见证进阶之路
咸丰县种茶、饮茶历史悠久,始于三国,兴于唐朝,茶叶与咸丰的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逐步形成绿茶、红茶、老鹰茶、白茶、油茶汤等茶品种和饮茶文化。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咸丰已经实现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兼具,茶产业成为咸丰支柱产业,成为茶农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助推乡村振兴,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咸丰茶产业通过不断做大做强,已达到了小茶叶做成大产业,小茶叶关系大民生,小茶叶做成大文章。”咸丰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易能干说。
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咸丰县始终将优化发展环境和优化营商环境视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探索茶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科技兴茶发展方式,在助企发展上赋能纾困,在优化服务上出实招,培育主体转型升级,构建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打造品牌。
举办采茶节、参加茶博会、开展茶事活动……咸丰县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会,通过多渠道宣传推荐,让茶叶名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强。同时,积极搭建品牌展示窗口,如开办唐崖茶市、洪山宾馆咸丰白茶战略店,在安吉开设咸丰白茶直营店等,致力于让咸丰茶叶的故事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今年,咸丰白茶还未进入采摘季,首批近千万元的订单就已经签了下来,最高价卖到了1公斤3300元。
高身价源于高品质。为突破本土茶种老化、粗加工模式无法保证品质的难题,咸丰县累计投资2.4亿元,改造16个村级茶叶加工厂,用智能化设备替代人工,确保了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
目前,咸丰县有茶叶基地28.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5家,连续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咸丰白茶种植面积达14.5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咸丰县被评为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富硒白茶县,咸丰白茶成为2023年全国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指定用茶。2023年,咸丰白茶获评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县域案例。
一片叶子 富裕一方百姓
走进咸丰县小村乡各村寨,放眼望去,看得见的地方是茶,看不见的地方还是茶。
小小的茶叶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盼。近年来,咸丰县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发展模式,把党支部镶嵌在产业链上,努力在建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党建引领、多方共建、利益共享的茶产业格局。
“村里发展白茶,我也试着种了2亩,没想到卖得这么好,两个月就收入了3万多元。”小村乡羊蹄村一茶农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到茶厂工作。“以前以种植农作物为生,一年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到茶厂工作,有钱赚,离家近,我感到很幸福。”村民纷纷表示。
同时,通过吸引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市场主体带动建立产业基地,咸丰县形成了各类龙头企业带动多个农民合作社和2万多户脱贫户共同发展的“抱团式”发展格局。硒源山茶业(湖北)有限公司带领咸丰县益民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方式带动600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
在单纯的产品收购基础上,咸丰县还采取“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等形式落实“千企帮千村”,积极探索企业直接带动的发展模式。
因茶而乐,因茶而富,咸丰茶农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绿色银行”的幸福。2023年,咸丰县茶叶企业收购鲜叶6.07万吨,茶农实现收入12.12亿元,带动茶叶种植户4.85万户14.9万人持续增收。
“我们将打造一个咸丰白茶公用品牌,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加大产业科技赋能,努力提高茶叶产业的经济价值。”咸丰县副县长程俊毅说。
新阶段孕育新起点,咸丰茶叶的香气将飘得更远。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