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化橘红花苞满枝头,小山村果美产业旺

来源:茂名日报 更新时间:2024-03-15

阳春三月,各种鲜花竞相绽放,“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化州市平定镇积田村委会大岭村的化橘红也迎来了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的化橘红已花开成海,整个村庄都弥漫着花香,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踏春赏花闻香,来一场和春天的约会。昨日,记者也走进该村,寻着化橘红的花香,一探该村在化橘红产业的带动下实现风景美、产业兴的特色路径。

被授予“中华化橘红第一村”荣誉 家家户户种有化橘红

汽车开至大岭村村口,按下车窗,一阵沁人心脾的化橘红花香飘进车内,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进入村庄,便发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化橘红,远远看去,橘红树满树苍翠,看不清夹在绿叶中的绿白色花苞,但走近一看,已是苞满枝头,暗香流动。

大岭村的起名源于村中有一座山岭高300多米,被人们称为大岭,以大岭为主峰,分支六个山岭,形成扇形之势,大岭村因此得名。大岭村因土壤富含“礞石”,所产化橘红毛正色金、药效好,以“正金毛化橘红”享誉海内外。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他记忆中村里每家每户一直都种有化橘红,几十年前,化橘红的销售利润十分可观,“当时每家每户基本都只种了几棵,但是有了这几棵树,一年的油盐酱醋也都不愁了。”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连片种植化橘红。20166月,该村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化橘红第一村”荣誉。目前,该村共种植化橘红2600多亩,家家户户都有种植。

大岭村种植加工化橘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1369年),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村中现存百年树龄的老树就有3棵。在积田村第一书记易广的带领下,记者一睹了其中一棵百年老化橘红树的风采。该树种植于1912年,虽历经百余年,但仍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古树长出许多花苞,引来了许多勤劳的小蜜蜂,也吸引许多游客在此拍照打卡。易广介绍,这是一棵“英雄树”,见证了大岭村化橘红产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也是一棵“母亲树”,过往百年,村民通过圈枝、嫁接等方式让其不断“开枝散叶”,村里许多化橘红树都是“她”的“子子孙孙”。目前,大岭村3棵古树均受到良好保护,其中一棵已列入化州市重点保护古树,供医药科研人员研究和游客观赏。

化橘红加工产品丰富 种植、制作技艺不简单

从百年古树处俯瞰大岭村,只见村中大大小小的山坡上种满化橘红。树下,游客们或凑近深嗅花香,或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大家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情享受着美好悠闲的春日时光。

大岭村的化橘红有西洋、密叶、黄龙等多个品种。易广告诉记者,大岭村的化橘红经过加工后,产品达数十种,有原果、压果、七爪、五爪、化橘红挂饰、化橘红果脯等。大岭村村民,30岁以上的人群,大约80%90%都会做化橘红的简单加工,村中三四岁的小朋友也会学着割皮、挖瓤等。

据当地有经验的村民介绍,种植化橘红有一定的技术,根据坡度的不同,栽种的密度也不一样,种植的深度不宜太深。种化橘红不宜花过多心思,一般采用“懒人种植法”反而种得好,这是为什么呢?村民表示,若把化橘红树木周边的杂草清理得太干净,反而不利于它的生长,众多杂草使土壤不易板结,形成共生生态,化橘红也不易被天牛(害虫)啃食。

来到大岭村的游客,想必对“大岭复兴庄”都有一定印象。这是一家百年老店,成立于民国时期。店主陈骏是化州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化橘红传统七爪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大岭复兴庄”由他的爷爷陈文东所创,他儿时曾与父亲一起到湛江的码头送货,通过轮船运至国外,当时化橘红便名扬海外。他介绍,如今大岭村的化橘红通过传统的批发、零售及新兴的互联网销售、直播带货等广销全国,深受顾客们喜爱,他希望把化橘红的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陈骏向记者介绍了化橘红七爪皮的加工制作。新鲜采摘下来的化橘红鲜果,经过清洗之后就可以炮制了,先用90度左右的热水,将其杀青,之后用利刃剖开橘皮,取出果肉。化橘红的有效成分绝大多数都存在橘皮之中,橘皮经过烘干修剪后,用棉线捆扎成束,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的造化了。他介绍,从鲜果到成品的七爪皮,有20多道制作工序。

大力发展化橘红种植及加工产业 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

近年来,大岭村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大力发展化橘红种植及加工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也吸引村中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

陈达妙是化州市橘岭化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该合作社成立于20165月,大岭村150多户村民均加入了该合作社。陈达妙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了一段时间,而后回到大岭村,在他的带动下,通过发展化橘红产业,该村实现人才回流,有许多年轻人都回到家乡。

在橘岭化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先进的技术让橘红加工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据介绍,该合作社自成立后,每年向农户收购鲜果的数量及销售额不断上升,2017年收购鲜果50吨,2021年开始每年均超过150吨;2017年该合作社销售额为60万元,到2021年达到250万元,2023年上升至500万元。机器化让化橘红实现大规模加工,带动当地化橘红产业走上新的台阶。

当地村民刘付永青初中毕业后也曾外出务工,后看到村中化橘红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所以2018年他也选择回家从事化橘红的种植加工。和村里很多人一样,他家也有多年种植加工化橘红的传统,化橘红于他并不陌生,他和爱人一起,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事业也有了不小的起色。

2020年,刘付永青申请注册了一家化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5个烘干炉,2台压果机,3台切片机,1台切丝机,年销售额达到100多万元,年收入20多万元。目前,他家共种植化橘红50多亩。他说:“现在是化橘红花开的季节,近期都在忙着采摘多余的化橘红花,用于烘干制作花茶。”他表示,化橘红产业发展越来越好,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化橘红是“发财树”“幸福树”。随着网络电商的发展,他也正在摸索学习电商销售,希望借助电商,将自家的化橘红卖到全国各地。

走在大岭村的村道上,会发现很多村民将自己家房屋的一楼装修成商店,摆上货架,货架上摆满自家的各类商品。据村民介绍,有的村民也相互交叉摆卖,互帮互助,“你帮我卖,我也帮你卖,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也能让我们的化橘红卖得更好。”

“化橘红+乡村游”融合发展 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

大岭村还积极推动“化橘红+乡村游”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并探索实践了“政府引导+乡贤推动+村民参与”的全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村经济收入大大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2015年以来,以花为媒,化州市每年都在大岭村举办化橘红赏花活动,每年34月份,到大岭村闻香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直接带动当地化橘红产品的销售。积田村治保主任、大岭村村民小组长李志国告诉记者,村中的收入多了,乡贤、村民纷纷捐资,用于村中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风貌提升等,让大岭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中修建起了化橘红文化广场,该广场是举办化橘红文化活动的主会场,平时又成为村民跳广场舞的生活乐园。站在广场,视野十分广阔。前面是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大水塘,四周种满了赏心悦目的花草,塘头用花草栽成的“中华化橘红第一村”几个大字显得格外壮观夺目;左边是居民楼,右边是一片化橘红林。有花有果有橘香,有山有水有人家,宛若一幅得天独厚的生态画卷,横铺在大岭上。

夜幕降临,化橘红文化广场的灯光亮起,村民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从各个入口汇聚在广场上,伴随着音乐响起,大家跳起了广场舞。“村里建起了大广场,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夜生活,饭后就来跳跳广场舞。”一名正在跳广场舞的群众说道。

今年316日,大岭村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赏花节”,大岭村2600亩化橘红已花苞满枝头,只等你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