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时代鱼米之乡”,为何会先想到江苏兴化
自驾从上海出发,向西北开不到300公里,便是江苏兴化。
这里是不折不扣的水乡,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6%,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河荡相连。这也造就了兴化农业大县的地位,数据显示,兴化以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全国近千分之二的粮食,淡水产品每年可达30多万吨,已连续33年位居江苏内陆县市之首,无愧为“新时代鱼米之乡”。
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共筑长三角农业强县
兴化地处苏中里下河地区,是泰州代管县级市,东临盐城,西接扬州。
过去,兴化是江苏的“锅底洼”,曾经饱受水患之苦。为应对水患,聪明的兴化先民在浅水草滩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将取出的河泥翻到河沟之间的田面上,再往上罱泥浇浆,形成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台状高地,形成了壮观的垛田奇景。
如今,水患已成往事,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也已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还留下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和深厚的农业基因。
澎湃新闻从兴化市获悉,近年来该市围绕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鱼、小龙虾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五大产业链”,以“一链一策”推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同时,兴化正聚力打造“千垛百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兴化香葱、兴化大闸蟹、兴化小龙虾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
其中,水产品堪称兴化的“金字招牌”。数据显示,兴化全市现有水产养殖面积79万亩,是江苏省河蟹、青虾、小龙虾、银鲫重要产区。2022年,该市水产品总产量30.67万吨,连续33年位居江苏省内陆县市之首,渔业经济总产值252亿元。
尤其是河蟹,兴化是全国最大的蟹产区,也是最大的优质蟹源供应县(市),全国每8只生态蟹就有1只来自兴化,被誉为“中国河蟹大王”“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中国河蟹第一市场”。
现代科技功不可没。近年来,兴化组建了兴化市虾蟹产业研究院,新认定省级河蟹良种培育场、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数家,并多次组织农技人员面向基层一线开展定点定期服务,大力推广虾蟹混养“兴化模式”数万亩。
2023年4月,兴化在全国72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县(市)中,综合考评高居第一,同时入选了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地势优越的“里下河明珠”,瞄准万亿“蓝海”
在打造农业强县的道路上,兴化从未停下脚步,而是不断设定新的目标。
比如,被称为“万亿级蓝海市场”的预制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新型食品集群列为“十四五”重点打造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其中,预制菜产业链是新型食品集群优先培育的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
发展预制菜产业,“里下河明珠”兴化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首先,兴化拥有深厚的农业底蕴和基因;其次,兴化位于江苏地理位置的正中心,承南起北、联东接西,通江达海,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堪称预制菜企业投资兴业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兴化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建立战略性合作,建设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基地,连续举办四届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大会,打造预制菜产业集聚区。通过补链、强链、延链,预制菜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兴化健康食品产业中的重要板块、重要增长极。
澎湃新闻从兴化市获悉,接下来,兴化将积极推进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承接预制菜项目产业的优质载体平台。
伽力森主食企业(江苏)有限公司是兴化经济开发区引进的重点食品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黄油生产基地,日产黄油达70吨。企业借助兴化地区红皮小麦、香葱、蔬菜、水产等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正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乘势而上。
兴化经济开发区伽力森食品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工人将蒸煮好的螃蟹装入周转车。图 周社根 摄
还有安井食品,自2011年落地兴化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是国内最大的速冻调制食品生产基地。“兴化与安井,初见,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一定终身;如今,一往情深、一脉相承、一往直前!”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恒用“六个一”诠释了一座城市与一家企业的“双向奔赴”。
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两个关键
江苏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兴化堪称“主力前锋”。当下的兴化,正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兴化市委书记陈锋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其中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融合,另一个是共富,就是以融合发展的理念,来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
在融合方面,第一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一产主要是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步提升粮食单产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二产是重点发展以预制菜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农产品加工业;三产是以设施农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与头部企业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第二是农文旅融合,就是农业+文化+旅游。以兴化西北部乡镇为重点,以景区为载体、以活动为串联,深度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开发一批研学基地、实践基地、康养基地等项目,优化餐饮、民宿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效益。
第三是城镇村融合。兴化有463个行政村、44个涉农社区、16个城市社区,共523个村(社区),如何加大公共服务供给,让县城、集镇、农村的老百姓都能享受优质便捷的服务,是一个重点民生课题。比如在医疗服务上,兴化计划进一步优化完善镇村医疗管理机制,依据现有26个镇街医院的科室设置、辐射范围、服务人口等因素,重点打造5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不断增强优质医疗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在共富方面,兴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融合、城镇村融合发展的落脚点都是促进群众富裕富足。比如沙沟镇沙北村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盘活集体资源,将发包到期的9100多亩鱼塘和藕田收回村集体,将数百个小塘口整合改造为80多个大塘口重新发包,把村民的所有权、经营权转变为股权。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81.6万元,2368名“村民股东”人均分红近4000元。
垛田美,产业强,百姓富,兴化正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梦里水乡“新画卷”正铺陈开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