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如何“出圈”省人大代表来建言
今年1月初,一场几乎全民参与的南北方文旅大“喊话”,意外掀起全国范围的“农业大摸底”。各地农业“隐藏款”刷新人们对家乡土特产的认知,其中产自四川雅安的鱼子酱成功“出圈”。此次代表大会,记者带你看看,代表们带了哪些土特产“上会”?受土特产“出圈”启发,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省人大代表有何新的理解,听听他们如何谋划“出圈”路。
省人大代表 李军:
除了鱼子酱,四川冷水鱼或是下个“流量”
“这次的鱼子酱‘出圈’,等于直接让我们的鱼子酱产品触达广大网民。”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透露,目前公司正布局全国线下市场,让鱼子酱走向国人的餐桌,与中餐碰撞出更多“火花”。
从2002年初布局鱼子酱产业,攻克鲟鱼养殖到加工技术难题,到敲开欧洲市场的门,李军闯出了门路,也让当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参与到整个产业链。
除了鱼子酱,在他看来,四川冷水鱼市场同样广阔。他建议,“以雅安为中心,在周边区域发掘优质冷水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冷水鱼产业,以产业带动增收,为广大乡村,特别是山地乡村地区乡村振兴事业助力。”
李军希望,“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冷水鱼产业中来,大家一起把四川冷水鱼产业做大做强,让山区群众实实在在通过这个产业获益。”
省人大代表 罗中荣:
产 业 告 别“ 小 而散”,做强特色农产品
“世界银耳在中国,中国银耳在通江。”说起当地最具代表性土特产,1月22日,省人大代表、巴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中荣脱口而出对“平民燕窝”银耳的称许。
银耳并不罕见,为啥巴中的银耳是“燕窝”呢?从种植历史来看,通江银耳起于汉代,素有“耳中极品、菌中魁首”的美誉。通江也是银耳人工栽培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国银耳之乡、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土特产关键在‘特’,是区域特性赋予的优势和地方印记。巴中的农特产品还有很多。”罗中荣举例,如恩阳芦笋、高山生态茶、南江黄羊,都是品质俱佳的土特产,但也面临发展瓶颈。
“土特产要‘出圈’,产业规模化发展是基础,这其中,龙头企业的引领很重要,应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他说。
省人大代表 汪东海:
加大品牌营销,“甜味+”天冬产业放异彩
“这是天冬蜜饯和天冬鲜饮,这是含有天冬提取物的面膜。现在我们内江东兴不仅销售天冬初级产品,更是下大力气研发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远销海内外。”1月22日,记者见到了化身道地药材“内江天冬”宣传大使的省人大代表、四川天草润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东海。
提起家乡产的天冬,汪东海自豪感毫不掩饰地溢了出来:“我们天冬浸出物含量远高于国内同类品种,可以达到94%以上。日本公司跟我们订购,有多少买多少,但我们不卖,我们要自己提取天冬酰胺,进军欧美市场。”
目前,东兴区已种植天冬5万余亩,约占全国天冬种植总面积的60%,东兴区已建成产地初加工基地3个,正在建设3平方公里中医药精深加工园区。通过深加工,进一步挖掘内江天冬的价值,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有力地帮助当地群众鼓足“钱袋子”。
“我们改良后的天冬护肤品也即将在春节前上市,涵盖了水、乳、精华、面霜等11个种类,首批试生产的天冬啤酒也将在月底上市。”汪东海说,天冬产业作为东兴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
省人大代表 周照轩:
抱团品牌营销,让“黑凤凰”变成“金凤凰”
让旧院黑鸡“飞”出大山,是省人大代表、万源市旧院镇大伦坎村村委会委员周照轩心心念念的愿望。
“去年通过养殖技术创新,带动周边几百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作为村里旧院黑鸡产业发展带头人、万源市碧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照轩蚣钦叻窒淼馈�
全国知名的土鸡品种不少,比如海南的文昌鸡、浙江的仙居鸡等,万源的旧院黑鸡有何独到之处?从外观上看,旧院黑鸡通体黑亮,号称巴山“黑凤凰”,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中科院发现,并誉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特有”。
周照轩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全村最亮眼的土特产做大,“市场销售还要进一步打开,尤其是突出旧院黑鸡品牌,很多消费者目前并不了解这个大山里的优质鸡种。”此外,周照轩说,旧院黑鸡经营主体有二十多家,多是单打独斗,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缺乏形成从种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
周照轩说要做表率、带好头,加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努力帮助农户通过畜禽养殖增收致富,为万源托底性帮扶作出更大贡献。她希望,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保护好旧院黑鸡品种,做强产业链条,让黑凤凰变成金凤凰,飞向全国。
省人大代表 肖文华:
延长产业链,研发消费者喜爱的血橙产品
橙里透红,外皮还有一抹“胭脂”般的鲜艳色彩——这是1月22日,省人大代表、内江市资中县双龙镇三柏社区党委书记肖文华从口袋里掏出来的“看家宝贝”——资中血橙。
“这次带来了10多个品种的资中橙子,最受代表们欢迎的就是资中血橙。”肖文华兴致勃勃“数”起“家珍”。
三柏社区先后发展过糖梨、青花椒、柠檬等产业,因为种种原因,均相继以失败告终。但肖文华与其他村干部并没有放弃。在了解到血橙的种植特性和发展前景后,村里开始试点种植晚熟血橙,并取得成功。到2023年,资中晚熟血橙在三柏社区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4000亩。
“资中血橙在每年1-5月份上市,不仅远销省外,更是走出国门,受到俄罗斯、菲律宾、泰国等地食客欢迎。”肖文华告诉记者,这个果子已经成为村里乡亲们的致富“金果果”,田间收购价高达每斤10元。
“我们资中血橙其实也是很受东北消费者欢迎的‘回礼’之一。”除了鲜销的橙子,肖文华介绍,当地也在积极延长血橙产业链,研发打造血橙饮料、啤酒等高附加值延伸产品。“欢迎大家品尝!”肖文华发出盛情邀请。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