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苏地优品” 聚起人间烟火
最金陵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上个周末,位于南京市的老门东街区烟火气更浓了,一场“苏地优品”江苏省地理标志民俗文化专场活动在这里举办。
活动现场,洞庭山碧螺春、惠山泥人、阜宁大糕、阜宁大米、南京雨花茶等来自江苏省13个设区市的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亮相。现场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了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中的民俗文化。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地理标志产品技艺传承者现场展示绝活,开展了知识产权游园活动,让参观者可以近距离了解传统技艺与文化的魅力。通过知识问答等互动环节,游客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建设相关知识。
我国的传统文化浸润着茶香。早在唐代,《茶经》就有茶叶出自“长洲县(今苏州市)洞庭山”的记述。现如今,洞庭山碧螺春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碧螺春制作技艺”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非遗+地标”,将茶文化进一步延续。
苏州特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益林用洞庭山碧螺春茶迎接各方来客。他告诉记者,此次参展的目的就是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示宣传洞庭山碧螺春。活动现场的参观者比预想中多,没想到他们对这一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都很高。“南京经销商对洞庭山碧螺春很感兴趣,有望让我们的产品更好地打开南京市场。”姚益林说。
在惠山泥人展区,很多小朋友都要来摸一摸惠山的黑泥。这是参展方带来的惠山脚下特有的黑泥,也是惠山泥人的主要制作原料。展区里,手艺人制作着地理标志产品惠山泥人,直观展现传统技艺。展出的惠山泥人作品中,有传统惠山泥人“阿福”,也有为龙年特别制作的龙形象惠山泥人。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走亲访友时送惠山泥人作为节日礼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寓意祝福和吉利。近年来,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更加受到大众推崇,这也让我们对做好惠山泥人地理标志产品更有信心。希望借这个平台宣传相关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喜欢上惠山泥人。”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常务副总经理孟影表示。
这次活动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指导,阜宁县人民政府、盐城市知识产权局、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江苏商标品牌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旨在宣传和推广江苏地理标志产品,挖掘和传播江苏地理标志中的文化内涵,加深公众对地理标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近年来大力挖掘地理标志背后的民俗文化,推动‘地理标志+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竞争优势的地理标志产业,探索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务实路径。希望通过此次专场活动,提高公众对地理标志的认识和重视,支持地理标志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感言
地理标志因地方特质及人文因素而名,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如今,江苏省从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双重属性着手,将这些“苏地优品”地理标志进行集中推介,不仅有展示,更有互动,让参观者透过人间烟火看到文化内涵,起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这也为更多地方开展地理标志展示推广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