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仙居县创建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纪实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百姓点检活动每月开展,基层食安小站越建越多,共享实验室降低企业检验成本,专家指导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仙居县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力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2023年,仙居更是紧抓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契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其中,“百姓点检”惠民改革工作被纳入浙江省“浙里食安”第一批示范项目,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闭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全省试点率先推进。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更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闭环管控 织密食品安全网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摸清家底。
仙居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699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53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6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187家、大中型商超80家,餐饮具消毒企业1家,农业种养殖单位101家、农资经营单位79家。
面对这样的总量,如何做好风险管控?仙居给出的答案是:建立长效机制,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闭环,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由事中事后处置向前端防控、主体监督向数字治理、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
“我们围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送、研判、处置等各个环节,全面开展浙江省食品安全风险预警闭环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及时发现分析食品安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仙居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仙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王钟毅说。
2023年11月,仙居县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成立,与之相呼应,10家风险监测哨点相继建立,一支32人的抽样队伍和20人的快检队伍完成组建。
队伍紧盯重点场所,围绕重点品种,不断强化抽检靶向性,全年开展专项抽检13次,完成监督抽检1801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完成率和处置信息公开率均达100%。
“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一会,针对阶段性收集的风险问题进行研判讨论处理。”县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荣芬介绍,目前,仙居县已通过哨点收集风险信息27条,召开跨部门风险会商会2次,风险调度会2次,发布风险警示18篇,组织高风险品种产业链调研排查2次。
除了哨长与抽检人员外,仙居还启动“啄木鸟工程”,让外卖员、快递员也成了流动的哨兵。
“外卖员与快递员每天穿行在城市中,是城市的观察者,他们可以依托职业优势,瞄准治理盲点、延伸探查触角。”王钟毅表示,截至目前,通过“逐木鸟工程”,仙居共发现问题线索2300余条,跟进销号整改率100%。
此外,仙居依托数字化改革,通过“浙食链”“浙农码”等数字应用,不断完善从源头到终端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目前,全县规模主体“浙农码”合格证覆盖率达100%,50家食品生产企业均激活“浙食链”系统,实现阳光工厂全覆盖、转码全落实;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领域“GM2D在线”应用落地,大中型商超浙产食品转码覆盖率达87.08%,新增订单码应用企业30家,GM2D扫码插件应用商超112家;网络餐饮“阳光厨房”覆盖率动态保持98%以上。
“今年,我们预计将哨点数量提升到30个,同时我们正在打造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监测报送小程序,功能涵盖哨点风险信息报送、分流、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模块,明确食安风险信息分流规则,设置群众端口,公众可在小程序上报送生活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信息,捕捉更多食安风险信息。”王钟毅说。
百姓点检 深化惠民改革
每周三上午八点,仙居县福应街道迎晖公园内,市民们早锻炼的、跳排舞的、带孩子的,还有唱戏曲的,好不热闹,公园对面的早市已经陆续收摊,刚买完菜的市民提着袋子,就往公园内的食安小站走去。
蔬菜取样送检,很快就能出结果。“这些菜都没有农药残留,是安全的。”听着检测人员的话,59岁的市民朱大爷乐呵呵地提着菜回家了。
“我家就住在塔山沿路,我老婆经常来小站测一测蔬菜安不安全,她今天没空,就让我来看看。”朱大爷说,“这个食安小站建得好,我们买菜都放心多了!”
“食安小站主要是为群众提供免费的食品检测,快检结果通常当场告知,也会统一公示并电话通知送检人。平时送检的大多是瓜果蔬菜,夏天的时候也有人送杨梅酒和家里自制的酒来检测,主要看看有没有甲醇。”福应街道食安办专职人员介绍。
2022年以来,仙居县立足群众需求,以“食安助富”为抓手,充分发挥食品抽检的“侦察员”和“前哨兵”作用,依托“百姓点检”示范项目建设,聚合力、抓闭环、助产业、造氛围,聚力打造了“百姓点检”惠民改革金名片,推动解锁了食安助民、食安富民、食安共治的新路径。
如今,20个基层食安小站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人流密集处,涵盖快检受理、食安宣传、信息公示等功能,每周三有快检人员坐班一天,提升了群众送检便利度,截至目前,已完成食品安全快检3.6万余批次。
除了每周三的食安小站,每月开展的百姓点检活动,也是群众集中送检的好途径。
“我们积极打造县、乡两级百姓点检互动机制,同时由乡镇(街道)逐村集中收集群众抽检意向,同步畅通线上点检渠道,县里集中研判开展靶向抽检,目前已收集意见3000余条。”王钟毅说。
此外,仙居县还持续开展“百姓点检”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五进”科普宣传活动,在辖区内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农批市场、商超、学校食堂、大型餐饮单位、村或社区等场所全覆盖式张贴宣传海报,并宣传演示“百姓点检”小程序应用功能,推动全民全域了解参与“百姓点检”。
如今,依托基层食安小站等载体,仙居县、乡两级围绕每月全省主题同步开展“百姓点检”互动活动,构建多层次、特色化的活动模式,目前已开展145场,其中4场由地方媒体全程线上直播,参与人次达11万。
共享共富 助力产业发展
“质量安全始终是我们的生命线,所有产品入市前都要经过检测关,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共享实验室全面参与‘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准入审核,全程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在神仙大农白塔旗舰店,讲解员正为顾客解说着,她提到的共享实验室是仙居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有力抓手。
2023年,仙居依托县级技术机构的技术能力作为保障,在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率先成立全市首家“食安助富”共享实验室,搭建了免费的检测惠企平台,将抽检的监管“雷达”效能前移至服务“探头”效能,为自检能力不足的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专业的硬件平台和技术指导,助力本地产业发展。
“共享实验室包括检测共享、设备共享、人员共享、信息共享。”陈荣芬介绍,仙居本地签约企业可以基于产品检测、产品研发、工艺改进、课题研究等需求,通过浙里检平台申请,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预约使用共享设备。此外,为夯实技术服务能力,高质量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仙居从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及其他机构精选专业人员打造了一支技术服务人员团队,为企业开展服务工作。
“我们仙居今年增设了赋能服务增值化改革板块,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中遇到了各类技术难题,可以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我们就会派出对口技术人员进行帮扶指导。”陈荣芬解释。“部分企业有人员技术培训需求,我们也会开展专题培训班,提供对口服务。”
自共享实验室成立以来,食品生产企业化验员检测技能培训、微生物检测理论知识培训、实验室操作培训等系列活动陆续开展,一支支专业技术人员上山下乡走企业,送去专业指导。
根据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共享实验室已签约结对企业28家,累计提供免费检测服务995批次,帮助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研发新产品6个,降低设备成本3000多万元;根据日常风险监测结果,共享实验室已累计组织专家上门为17家食品生产企业“把脉问诊”,帮助根治“病灶”21个;指导安岭乡茶叶产业链统一生产标准、完善检测体系,解决该乡7000余亩优质茶叶就地深加工问题,带动周边2500余户村民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以技术手段协助“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增品90余款,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品牌门店从仙居延伸至椒江、杭州等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