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重庆“科技小院” 何以全国突围?

来源:重庆日报 更新时间:2024-01-11

眼下,正值白萝卜、莲白大量上市的时节。眼见铜梁区太平镇垣楼村的菜蔬喜获丰收,满载装车运往市场,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的成员申小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在科技小院的技术加持下,当地莲白产量从36.3/公顷提高到41.2/公顷,农户净收入从2.59万元/公顷提高到3.05万元/公顷。”申小歌高兴地告诉记者。

对于申小歌而言,最近的好消息不断。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中,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更是全国科技小院的比拼中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

据了解,此次大赛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由中国农业大学承办。作为赛事支持方,拼多多已连续两届深度支持科技小院大赛。。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西南大学丹棱桔橙科技小院、西南大学贵州湄潭茶叶科技小院、西南大学洱海蔬菜科技小院也分获二等奖、三等奖,重庆科技小院实力引人注目。

重庆科技小院为何实力不俗?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就是一个值得解剖的典型案例。

全国首创,四方共建科技小院

铜梁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和重庆蔬菜四大保供基地之一,近年来,正以绿色蔬菜、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加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铜梁蔬菜种植业长期存在土壤有机质不足、缺乏专用肥、药肥过量施用等问题,像全国其他蔬菜生产一样,环境代价大,品质有待提升。

转机出现在2020年。

这一年,重庆启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试点工作,一些涉农高校将研究生长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赋能农业农村发展,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同年,重庆市科协启动了科技小院试点工作,首批6个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技协批准建立。

当年6月,张福锁院士团队和铜梁区政府洽谈校地合作,双方共同提出以科技小院为抓手,加快推进“资源循环—健康土壤—绿色生产—智慧生态”长江经济带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项目,打造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的样板。

随后,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铜梁区政府“一拍即合”,当年10月,作为重庆建设的首批科技小院之一,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获批建设。

“四方共建科技小院,这是全国首创。”西南大学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负责人谭庆军介绍。

为了进一步助推科技小院发展步入快车道,20215月,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西南大学又联合印发《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重庆)科技小院建设方案》,提出到2025年,围绕柑橘(柠檬)、榨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10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累计建成30个科技小院,并进一步健全科技小院管理机制。

为保障科技小院的基本运行,市科协和市农业农村委还决定自2021年至2025年,每年共同出资100万元建立“科技小院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小院建设工作的策划组织、具体实施等。

科技赋能,蔬菜种植减肥又增产

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科技含量却不低。

在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西南大学的师生们构建起10+铜梁区健康土壤—绿色蔬菜数据库,并提出基于铜梁蔬菜科技小院的健康土壤——绿色蔬菜全程绿色生产解决方案、为此,他们把学校的实验室搬进了科技小院,建成绿色智能肥料研发中心,由校方投入主要仪器设备60余套,建成4间实验室,开展绿色智能肥料(有机类肥料、水溶肥/叶面肥、专用肥等)开发、小试生产研制工作,并建成了蔬菜育苗、尾菜堆肥、智慧农业3个蔬菜绿色生产配套科研示范工程。

“以蔬菜育苗为例,育苗做得好,苗移植到田间地头,可以增产5%-10%。”谭庆军说,为此,他们创新使用“包衣技术”,解决种子因土壤养分不足发芽率低的问题,建成了铜梁区第一条“两化(工厂化+绿色化)”蔬菜育苗生产线。

谭庆军算了一笔账:工厂化育苗可替代90%人工,提高育苗效率和产出规模,育苗周期可缩短30%-45%,从而降低45%以上成本;绿色化育苗让种苗长得健壮,根系质量提高30%-50%,成活率提高25%-30%,肥药用量降低20%-30%,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此外,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还用“缓控释肥”技术,代替传统尿素化肥使用。“传统的尿素化肥,只需十几天便完成分解,菜苗到后期就会面临营养不足的问题。”申小歌介绍,缓控释肥技术可以将化肥的释放期延长至90天,不仅保证菜苗的全周期营养供给,还可以减少43%的化肥用量,实现绿色智能施肥。

同时,铜梁蔬菜科技小院还通过根际促生菌、生物刺激素等激素,促进农作物的根系发育,提高种苗的抗病虫害能力,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成为保护土壤环境的关键。

“目前,科技小院的技术服务已在铜梁太平镇、侣俸镇推广3万亩,助力蔬菜增产19.5%,增收34.6%,减肥51%,减少71%氮损失、41%碳排放。”申小歌表示。

链接企业,打造蔬菜产业化新模式

生产问题解决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销路渠道也要打开。

据了解,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摸索出了一套以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建立绿色蔬菜全产业链服务。

在研发端,由科技小院负责剖析问题,联手重庆玖合、四川金象、四川美丰等公司,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销售端,科技小院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业主收入。

202111月,来自铜梁科技小院的首批低碳蔬菜——圆白萝卜、莴笋、水白菜、上海青,“集体”走出实验室,在电商平台“淘菜菜”上线,从田间地头直达全国社区,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

以辣椒为例,在新模式的助力下,实现季每亩增收953元,按照推广面积一万亩计算,实现增收953万元。

“立足于铜梁蔬菜科技小院,以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重庆正在努力打造科技小院群。”谭庆军表示,目前,科技小院“铜梁模式”,正在铜梁区其他涉农领域复制推广,助力铜梁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并辐射带动永川区、梁平区等其他区县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小院建设。

比如,丹棱桔橙科技小院重点研究的“爱媛38号”近两年也在拼多多平台打开销路,当地不少果农开起了线上店铺,直接服务消费者,“爱媛38号”“不知火”等桔橙产品成为平台爆款,助力农户增收。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表示,未来,拼多多希望在助力先进技术下乡、科研成果转化和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止202310月底,重庆共有15家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同时我市共获批设立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36家,实现全市主要涉农区县全覆盖。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协、市农业农村委将加强与区县政府沟通,整合农业部门用于产业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向产业科技小院倾斜,合力支持科技小院发展。依托科技小院,助推农业产业联盟形成,促进全市或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