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云南曲靖宣威火腿:老品牌在创新中焕新

来源:中国食品报 更新时间:2024-01-10

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围绕建设成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把火腿及生猪产业确定为“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的主导产业,鼓励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火腿加工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多点发力,聚焦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融合发展端等环节,推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利益链联结,推动宣威火腿百年“老品牌”焕发“新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小特产打开新销路

“生产线基本都在运作。2023年中秋节期间月饼销售总量约1000万枚,都是订单式生产,销售额突破1亿元。”某火腿企业品控经理周建梅表示。走进该公司的控温控湿火腿发酵库房,浓郁的火腿香味扑面而来,宽大的厂房内,一排排形似琵琶的火腿整齐地悬挂在发酵架上,每只火腿表面已长出薄薄一层“绿毛”。

“厂房里挂着的上万只火腿,经过半年时间,已基本发酵成熟。”周建梅介绍,目前企业已走上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生产轨道,实现了生猪出栏时间、火腿上盐量、温度控制、发酵时长等环节的精准化、精细化和数字化。

该企业只是宣威火腿产业园中众多火腿企业之一。2023年建成投用的宣威火腿产业园内包括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以及中国·宣威火腿博览馆,吸引了16家火腿企业入驻。

“这是宣威火腿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推动宣威火腿的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变,空间布局由‘平台分散’向‘园区聚集’转变,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宣威火腿产业服务中心品牌保护股股长张娇介绍。

宣威火腿的标准化生产不仅体现在生产端,针对本地生猪屠宰加工短板,当地政府引进年屠宰50万头生猪及冷链物流等肉联一体化项目,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产销模式,推动宣威由“运活猪”向“调猪肉”转变,由卖原料产品向卖终端产品转变。

为将火腿产业发展与帮助群众增收有机结合,实现“产地园区化、产品系列化、品质高端化、就业规模化”的目标,当地政府扶持行业领军企业延链补链,在品种改良、生猪养殖、火腿加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肉食品产业链上下游发力,已建成火腿系列产品加工现代化生产线5条,2022年总销售额达2.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

小作坊迈上工业化

宣威是“中国火腿文化之乡”“中国火腿美食名城”,宣威火腿、宣威火腿饼……当地人对于火腿的热爱可见一斑。在云南传统菜肴和点心中,有近三分之一将宣威火腿作为主料或配料。

“过去,宣威火腿系列产品主要以块状生食、袋装熟食、火腿月饼等3大产品体系为主。随着名气、产量的提升,我们也在思考如何从过去的小作坊式生产迈上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宣威市经开区管理委员会火腿产业园负责人沈美强介绍。

为了让宣威火腿系列产品多样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近年来,宣威市大力推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启动建设宣威火腿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搭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

创新研发项目迅速在宣威市成长、发展。宣威市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低钠盐宣威火腿研发,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合作开展富硒火腿研究。2021年以来,宣威市新增火腿产品8个,累计研发生产火腿即食、熟食等系列产品达100余个,新开发的黄精燕窝火腿饼、刺梨火腿饼等产品畅销省内外。

为宣传宣威火腿文化,提高知名度,增加销售量,当地政府鼓励火腿企业推行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模式。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为宣威市的火腿企业打开了销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这些企业还以云品入沪、消费帮扶为契机组织产品外销;依托“互联网+火腿”工程,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开展直播带货推介活动等。

小村庄迎来新收益

“宣威市东山镇火石盆村制作的火腿,盐分较低,平均每公斤120多元,比一般市场价高30多元。”火石盆村党总支书记高立说。

高立自2021年任职以来,就决心解决火石盆村村民的火腿销售难题,帮助群众增收创收。高立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每年年底到农户家中购买生猪腌制火腿,其间,也会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2022年,高立带领村民共腌制火腿2000余只,产值突破300万元。

在宣威,火腿收入是当地群众的一项重要收入。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做火腿,每个村都有养殖专业户,大部分乡(镇)都有上千头规模的养殖场。

在高立的带领下,2023年,当地政府支持火石盆村与某火腿集团合作建设传统火腿庄园。“我们将借助传统火腿庄园这个平台,从养好一头猪、做好一只腿开始,真正把这个产业做好,持续增加群众收入。”高立说。

为了让农户从火腿产业得到更多收益,宣威市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脱贫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养殖户建立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保护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

火石盆传统火腿庄园便是宣威市2023年启动实施的6个传统火腿庄园之一,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实现优质火腿产量3600只,年销售收入900万元,可带动养殖户280户,户均养殖增收5000元。

据估算,该火腿生产企业在宣威市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均可带动生猪养殖户1000户,户均年增收1.3万元左右,火腿加工销售板块年均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年人均务工收入6.9万元。

火石盆村村民通过发展养殖、加工火腿增收致富的案例只是宣威市发展火腿产业带动效应的一个缩影。如今,宣威市已发展独有品种宣和猪养殖专业村100个、宣和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5个。为了解决宣和猪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和优质不优价问题,宣威市政府还引导火腿加工龙头企业与宣和猪养殖专业村、养殖户签订代养协议,让更多农户深度参与到优质火腿产业链中来,分享产业增值效益。

截至目前,宣威市参与火腿产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2084个,带动有发展条件的脱贫户4.3万户。从养殖到加工,从产品到市场,宣威火腿已经成长为百亿元年产值的大产业。2022年,全市生猪养殖户21.8万户,生产火腿6.9万吨,火腿产业综合产值达105亿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重要支撑。(符稳玺 钱刚 杨金香)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