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畜牧业品牌建设仍需加强

来源:中国名牌 更新时间:2024-01-05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繁荣,畜牧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全国共培育出精品品牌144个,其中畜禽品牌8个,涵盖羊、鸭、禽蛋、蜂产品

□品牌的灵魂是质量,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标准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202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9328万吨,禽蛋产量3456万吨,牛奶总产量3931万吨,肉类总产、猪肉、禽蛋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禽肉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位,畜牧业总产值超过了4万亿元。

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政策,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农业品牌化进程,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

我国畜牧业品牌发展现状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繁荣,畜牧品牌数量不断增加,品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畜牧品牌数量已经相当可观,涵盖了猪、禽、牛、羊等多个领域,一些大型畜牧企业也逐步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从总体来看,畜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一是畜禽种业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白羽肉鸡、蛋鸡、生猪、牛、羊等种业“芯片”创新方面都有突破性成果,有的品种已取代进口,大大降低了因长期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是畜禽规模养殖化率不断提升,2022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超过了70%,全国范围内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推进,为畜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是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区域品牌建设,各地举办美食节、展销会等多种形式,通过频繁的“请进来,走出去”密切交流活动,提升原有区域品牌影响力,并不断打造新的区域品牌。

四是产业链不断延伸,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品牌也不断涌现,许多畜牧业头部企业都延伸了产业链,向着食品企业发展,不少企业加大了屠宰和食品加工投入,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检测认证,在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方面也加大力度,越来越多的品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认知。

五是地方特色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在畜牧品牌发展中,品牌特色和差异化是关键,一些品牌通过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在市场消费中快速成长。

六是营销手段不断创新,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线上营销方式,释放了巨大消费潜力,已成为畜牧业传统消费业态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从效果上看,直播带货不仅拉动了产品销售业绩,还在助农惠农、公益推介、品牌宣传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政策引导为品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2023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打造,初步形成我国农业目录体系。全国共培育出精品品牌144个,其中畜禽品牌8个,涵盖羊、鸭、禽蛋、蜂产品,31个省(区、市)均出台了品牌支持政策。

相关部门在渠道对接、媒体宣展、金融服务、海外推广等方面提供了支持,举办了果品、畜牧、水产精品培育品牌优质渠道对接会,为相关品牌和企业开展了精准对接。为贯彻落实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支持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供给质量、强化市场跟踪、壮大品牌主体、开展品牌帮扶、加强宣展推广、支持渠道拓展、强化品牌管理等重点任务。这些举措都为我国畜牧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为了落实国家农业品牌培育计划,中国畜牧业协会开展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的“品牌强基”行动。智能溯源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东集团等单位联合实施“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项目”,遴选生猪、肉鸡、蛋鸡等品种的头部企业参与试点示范,初步实现了基于区块链为底座的从养殖、屠宰加工、检测、认证、物流到渠道的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安全体系,为企业品牌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准建设方面,中国畜牧业协会通过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

2023年,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十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名优特畜产品展销会、牛羊兔肉美食节等展会节庆活动相继举办,通过品牌推介、高峰论坛、美食大赛等品牌活动,为各地畜牧品牌营销推广提供平台,有力激发品牌活力,助力品牌升级,拓展消费市场。

各级政府部门将畜牧品牌打造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及社会组织的交流合作。

2023年,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和中国农业电视电影中心牵头对兴安盟牛肉品牌开展脱贫地区品牌帮扶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调研,重点了解兴安盟牛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需求,围绕品牌规划、产品认证、营销宣传、产销对接、人才培训、品牌保护等方面给予指导,支持兴安盟打造优质特色畜牧产品品牌,推动脱贫地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

畜牧业品牌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畜牧行业的品牌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整体上仍然滞后,缺少叫得响的畜牧品牌。我国畜牧业品牌建设仍处于不成熟、不规范、不系统的初级阶段,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企业打造品牌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二是区域品牌群龙无首,大多区域品牌缺少大型的领军企业;三是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缺少严格的生产规程和公开透明的品质标准,绝大多数产品不能做到可追溯源;四是缺少畜牧品牌培育、评价、认证、发布的第三方权威机构。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多主体参与,树立品牌意识,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品牌建设主体培育,发挥畜牧龙头、“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扶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鼓励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畜牧品牌发展。

品牌的成长富有生命力。结合地域文化与产品特色,挖掘品牌自身内涵,设计具有当地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农产品品牌符号,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推动农产品品牌与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延长农业品牌价值链,为品牌注入活力。利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方式,促进品牌农产品的传播和销售,不断扩大农产品销路和销量,实质性地助力乡村振兴。

品牌的灵魂是质量,品牌建设的核心是标准。畜牧业品牌的发展应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畜牧品牌标准评价体系,涵盖育种、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监管标准化。加快畜牧业标准、畜牧品牌标准实施步伐,推广“公司+基地+农牧”的模式,保障畜牧品牌产品质量的同时提升畜牧品牌形象,进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持续助推中国农产品打造“中国农业名片”“国际农业名片”。

(作者沙玉圣系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