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上海以地理标志赋能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沪上之地 立农特之标 兴民营之业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更新时间:2023-12-28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国家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充分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热情拥抱民营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推动民营力量在创新创造、品牌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充分涌流。本报特开设“创新上海”栏目,从知识产权的视角切入,看知识产权“活水”如何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上海这座以金融、创新、科技为热点引领的超大型城市,4000多平方公里的乡村似乎处于“隐秘的角落”。但是它们以“农”立身、从“新”发力,在全国市场上叫响了“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崇明大米”“马陆葡萄”等一批农特产品的名号,走出一条以地理标志为重要依托的区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唱响了“民营”致富歌。

能叫价+会造价

让地标品牌立起来

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向“农业+”要经济效益,走高端化、精细化农业生产路线,成为上海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潘华军是上海拓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下称拓园果蔬)的创始人,也是知名西瓜品种“南汇8424西瓜”的种植大户。“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草根’一族,过往的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种植管理多靠经验。要做高端化种植,就得投入更多的钱购买设备、加强管理。这笔额外的投资,自然要从市场上讨回来。但必须先给市场解释清一个问题:我的瓜凭什么提价。”潘华军说。

一筹莫展之际,浦东新区农协会为他递来了地理标志的“橄榄枝”。“南汇8424西瓜”获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就是对这一西瓜品种独到品质的佐证,也是让市场另眼看待的信心源。拓园果蔬在农协会指导下加入了“南汇8424西瓜”地理标志品牌合作联社,步入了品牌立身新阶段。

地理标志商标为南汇8424西瓜加固了在市场上“叫价”的底盘,如何做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同样考验着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创新精神和真才实干。

为此,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和区农业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南汇8424西瓜的种植生产不断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管理数字化和身份标识化,保障瓜果高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擦亮”地理标志品牌。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浦东新区通过重塑定价交易模式,有效改善了农产品供应链整体生态。“拿南汇8424西瓜举例来说,以前收购西瓜按重量交易,同等大小八九成熟的西瓜口感最好,但相较不熟或过熟的西瓜重量偏轻,导致农户卖西瓜偏好‘重量’而不是‘质量’。现在我们收购西瓜按照不同成熟度以‘只’定价,解决了‘利益偏差’也就解决了供应链质量问题。”浦东新区农协会工作人员张韬介绍。

“现在做高端化种植,成本高了但收入更高。”潘华军的合作社年销售额从2008年至今已经翻了4倍,带动200户农户一起参与西瓜种植。潘华军脸上洋溢的喜气,也是地理标志为上海特色民营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气象。

强支持+严保护

让地标效能溢出来

崇明区凭借滨江临海的优渥自然环境,成为上海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特别是当地的大米香味浓郁、口感软糯,成就了“崇明大米”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近年来,崇明区围绕‘崇明大米’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不断联合优势力量培育稻米优质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种植,鼓励有关主体积极申请使用地理标志商标,扩大“崇明大米”生产规模。同时通过构建‘崇明me道’官方销售平台等方式,不断拓展地理标志产品市场链条,提升市场影响力。”崇明区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崇明大米”的产值达到6360万元,截至目前,核准使用“崇明大米”地理标志商标的经营主体达到18家。

2021年,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支持下,全市首个地理标志类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在崇明现代农业园“落户”。试点园区内建立了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指导站,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商标核准使用企业及地理标志相关产业企业的商标品牌指导服务,有力提升了“崇明大米”“崇明白山羊”“崇明水仙”等地理标志商标的综合运用效能。

该项试点园区建设工作是上海市知识产权系统以重点项目为引领,切实提高地理标志运用发展效能的缩影。

“我局还创新设立了上海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推动地理标志商标批量纳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积极探索地理标志质押融资和商标保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有关工作负责人表示。

在运用促进方面,自2022年上海市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设立以来,上海市已推动“崇明大米”“南汇水蜜桃”“奉贤黄桃”“马陆葡萄”等4件地理标志纳入该运用促进工程。该运用促进工程旨在进一步发挥项目促进和资金扶持作用,推动加强地理标志制度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扩大宣传推广,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品质水平和品牌竞争力。

在严格保护方面,2022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开展全市地理标志产业运用情况统计调查,推荐了一批产量有保障、产值有收益、市场影响较大、品牌竞争力较强的地理标志商标申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目前已有7件地理标志商标顺利纳入名录,借助有力的商标保护进一步营造了健康有序的运用发展环境。

在金融赋能方面,2021年,“崇明大米”和“崇明水仙”地理标志商标在全市率先投保商标保险。商标保险的惠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体现,首笔保单签约方上海市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的秘书长黄海鹰告诉记者:“两年来,依托地理标志保险取得的维权资金支持,联合会共计开展民事维权活动21件,对地理标志侵权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有效保护了权利人和授权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上海市各区知识产权局积极“牵手”金融机构,为地理标志从业者提供集合授信、小微主体专项金融服务方案、“白名单”重点支持等特色服务,以金融赋能地理标志产业和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的“长势”越来越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