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不断擦亮农产品品牌
冬日,行走在凉山的乡野间,苹果、脐橙、牛油果、金桔等水果挂满枝头,鲜艳热烈的颜色治愈了冬日的萧瑟;现代化的畜牧养殖基地里,羊儿吃着草料,肉牛膘肥体壮,放养鸡鸣于林下……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农业丰收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凉山大地上辛勤耕耘的回报。
“仓廪实”的背后,是凉山大力推进农业“特”“优”战略,聚焦围绕“粮、畜、烟、果、薯、蔬、林、桑、药、花”十大产业,以乡土特色为依托,形成独特品牌价值,以产业融合为方向,丰富乡村多种业态,不断涌动出农业现代化新力量。
以节为媒擦亮品牌
凉山广袤的山川河谷,是畜禽生长的天堂。这片资源富集的沃土,承载着凉山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梦想和希望。
冬日的凉山娴静而温柔,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锅,是凉山人冬季暖胃的“标配”。
12月22日,以“晒冬日暖阳·品冶勒全羊”为主题的2023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冕宁专场暨第二届“冶勒羊”美食文化节活动开幕。
千人全羊宴是此次活动的一块招牌。在冕宁县水岸金街,150桌“冶勒羊”千人宴摆满一条街。几口大铁锅里,新鲜羊骨熬制的羊肉汤热气腾腾。餐桌上,红烧羊蹄、清炖羊排、羊肉烤串、红烧羊肉、羊肉水饺……一道道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
“巴适!早就听说过冕宁‘冶勒羊’好吃,今天实地感受了一番,果真名不虚传。”现场,一批来自达州的游客吃得大汗淋漓,直呼过瘾。
对于冕宁来说,羊肉美食节的背后,是蓬勃发展的“冶勒羊”产业链。羊产业早已在当地扎下了根。近年来,随着“冶勒羊”产业被“激活”,冶勒乡周边的拖乌、彝海、曹古等乡镇也开始大量引种养殖绵羊。抱团养羊,让冶勒村民更加“羊”眉吐气。
“冶勒乡以纯天然的放牧方式养羊,‘冶勒羊’长期啃食高原上生长的珍贵药材,喝的是山泉水、走的是‘绿地毯’,所以肉质非常好。”冕宁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高说道。
与此同时,12月20日,2023冬季暖阳凉山游会东县第八届“黑山羊·黑松露”美食节(成都)产业资源推介会在成都举行。通过展台展示、现场品尝、现场讲解、线上下单等方式,让更多人品鉴会东“双黑”美食。
入冬以来,凉山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全州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写好“土特产”文章,实现农文旅共赢。眼下,2023冬季暖阳凉山游系列活动陆续登场,“会理美食文化季”系列活动、会东县第八届“黑山羊·黑松露”美食文化周、德昌县冬季暖阳泡汤宴……
全域布局做强特色
近年来,凉山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绿色兴农、质量优农、品牌强农,以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为抓手,按照“一核一区一流域”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集中连片优质粮油、现代化规模养殖生猪、优质特色水果、错季商品蔬菜、经济林果、现代化养殖家禽、特色优势种业等产业布局,全力推进“6+8”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日益发展壮大的人才和科技力量,一个个特色农业项目,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在凉山不断涌现。经过多年品牌打造,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目前授权使用产品数量达1600多个,累计创建中国名牌1件(豪吉鸡精)、中国驰名商标6件(豪吉、环太、南丝路、思奇香、会理石榴、盐源苹果)、四川省名牌产品24件、四川省著名商标29件、地理标志农产品112件;有效期内绿色食品52个,有机农产品41个;中国特产之乡7个(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洋葱之乡、中国晚熟葡萄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青花椒之乡、中国黑苦荞之乡、中国白魔芋之乡),中国第一县3个(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青花椒第一县)。
特产”文章,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品牌建设思路、推进重点和关键环节,发力于品牌建设“新赛道”,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持续推动农业品牌品质提档升级,农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记者 陈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