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四方——苹果产业富民报告
在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生产线对苹果进行清洗分选。(资料图)
在洛川县老庙镇的苹果基地,工作人员查看苹果长势。(资料图)
陕西苹果,“赞”就对了!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陕西苹果每一次“出场”,总能引来“吃货”们点赞。有人说,这苹果看着就香,隔着屏幕都想咬一口。要说陕西苹果“饭圈”有多大,一句话就能告诉你实情:世界上每7个苹果、全国每4个苹果,就有一个来自陕西。以高品质占据大市场,陕西苹果早已香溢四海。
33岁的王超脚底勤,只要有闲时间,他就全国各地跑。最近,他又开车到了郑州,为手上的苹果大订单“打前站”。
前前后后跑了几天,库里的苹果就有了“下家”。订单签了,订金到手了,王超没敢耽搁,11月29日赶在日头落下坡前回到了洛川。
2019年,在延安市洛川县老庙镇成立陕西王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打“王掌柜”苹果品牌;2021年,“王掌柜”接连跻身年度中国十大苹果品牌、中国苹果产业榜样企业品牌榜单;同年,公司销售洛川苹果8.3万吨,占全县当年总产量的10%……短短几年,王超这个“当家大掌柜”,不光当好了自个的“家”,还把陕西苹果越卖越有样儿。
1 积淀
这几天,王超从早到晚都守在车间,从出库、检测,再到分拣、包装,他亲自盯着才放心。
眼瞅着这批货快装车了,王超心里轻松了一截子。站在车间二层的过道上,看着一条条来回运转的生产线,他扶着栏杆撂出硬话:“一单都不能马虎,客户要啥,啥时候要,必须保质保量,按时交货。”
王超是山东烟台人,他第一次吃到洛川苹果还是14岁的时候。那时候,王超的父亲经过8年打拼闯出来的“王掌柜”苹果品牌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经营品种很多,但卖陕西苹果还是头一回。
好苹果不愁卖,陕西苹果更是抢手。从那之后,“王掌柜”年年坐火车、转汽车跑几回洛川,不管调多少货过去,转眼就能卖空。陕西苹果走量一年比一年大,让他们体会到啥叫“好货赚大钱”。
能不能把父辈打下的“江山”再扩大些,利用“王掌柜”的招牌卖出更多的陕西苹果?大学毕业后,王超就开始给父亲打下手,跑洛川、看产地、运苹果……来来回回折腾了好些年,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王掌柜”在山东卖陕西苹果的时候,也正是陕西苹果产业提速发展的黄金期。陕西苹果不光面积、产量稳坐全国“头把交椅”,品质、品牌也叫响海内外,尤其洛川苹果名气更是响当当。
矮化密植、智能设备、示范园、高标准……每次来洛川,王超都觉得两只眼睛不够用。新技术、新模式一个接一个,看得他“眼红”不已。如果能在洛川有片自己的果园,卖自己的果子,岂不是更好?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王超就坐不住了。
“做啥事都有个过程,再好的品牌也得一点一点地积累。头些年,陕西苹果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量还不算大。越往后需求肯定越旺,再不扩大规模,货都供不上了。”一家人商量了几天,王超的父亲最后拍板:在洛川建厂子、建基地。
说干就干。王超连行李都没多收拾,开着车就到了洛川。流转土地、购置设备、上生产线……2019年,厂子建起来的时候,春天的风把黄土高原吹得葱绿葱绿的,苹果花开满了洛川的沟沟峁峁。
有了自个的“领地”,王超压在心里的好多“点子”都能落地了。
2 突围
认识王超的人都说他是“苹果世家”出身。这“帽子”可不是白戴的。从祖辈卖水果,到父亲的“王掌柜”,长年累月跟苹果打交道,王超早就是苹果的“铁粉”了。
两代人踏出来的这条“苹果路”,经了多少坎,下了多大苦,王超心里很清楚。他到现在都记得,为了打响这块牌子,父亲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苹果卖得多了、销得远了,父子俩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却少多了。为这,王超没少埋怨父亲。
给父亲“打下手”后,王超越发觉得这个“掌柜”不好当。能跑的路跑遍了,不该看的脸也看够了,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他被“打击”得差点撂挑子。
“从洛川调货运货,成本大、耽搁时间,质量还没法把关。况且市场上卖陕西苹果的又不是咱一家,要保住老客户,发展新市场,只能在品质上下功夫。”王超不服输,几鼻子灰碰下来,他越发提起劲来,非要跟陕西苹果“磕到底”。
想得天花乱坠,不操刀干也是白搭。质量咋把关?品质咋提升?王超一家人一时想不出啥好办法。可常年在市场上打拼,全国各地苹果产业吹啥风儿,王超心里多少有些谱。
其实早在2010年以前,陕西苹果已经从国内卖到了国外。好品质、高产量带来了大市场。紧跟着,陕西又打出一张“王牌”——走特色化路子,一步步擦亮品牌。
常年在外跑,产区啥变化、市场啥动向,王超心里门清儿。“陕西苹果牌子够大吧,人家都想法子创新,咱这小企业光靠吃‘老本’咋行。”王超脑子活,摸爬滚打了几年,也悟出了不少门道,“在洛川建个基地,不光能从源头把关,把生产、加工、销售连成一条线,还能做好自己的品牌。”
3 出圈
“王掌柜”卖陕西苹果卖火了!
1.7万亩绿色基地,几十条生产线,串联起上千户果农……摊子支起来了,咋样才能把“王掌柜”的名声吆喝出去?王超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管理标准、溯源检测,智能仓储、冷链运输……
从在洛川建厂子,到一年卖出洛川10%的苹果;从打名气,到升级“国字号”;从卖苹果,到卖品牌……桩桩件件,没有一样是容易的,而王超却只用了两年时间。
一个山东小伙,为啥瞅准陕西苹果?
“关键是咱陕西苹果好。”王超是个爽快人,每次有人问,他都不打绊子,“有品质还要有品牌、有销路,市场打开了,啥事都顺了。现在,卖的不光是果子,品牌才是活广告。”
说起来简单,干起来还真不容易。刚开始,果园的事、车间的事、销售的事,王超天天几头跑,样样都得他“拍板”,经常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还不算啥,最难的是果农那一关。
“咱务了几十年果园,还没他一个外地人懂得多?”
“跟他‘绑’一块,万一赔了咋办?”
……
老庙镇家家户户都务果园,这里头的“渠渠道道”,果农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当初听说王超要把方圆6个村的园子建成绿色认证基地,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弄不成”。
话说尽了,路跑遍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王超把能打的“包票”全打了,果农这才松了口。
果园里,种草种花、水肥一体;生产线上,智能分拣、品牌包装;市场上,线上线下、零售批发……这套“花子”耍下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果农买账了,“王掌柜”也慢慢叫响了。
去年,王超又想了个新招,专做“15.5度”苹果。“就是甜度15.5的苹果,这种果子糖分高,味更好。”这个“创意”让王超连带他的“王掌柜”一下子“出圈”了,“9个大果子,礼盒装卖到198元,就这都供不上。”
“背靠大树好乘凉,没有陕西苹果这块金字招牌,我也做不了这么大。”用王超的话说,不是“王掌柜”成就了陕西苹果,而是陕西苹果成就了“王掌柜”。
最近,正是苹果销售旺季,“王掌柜”生产车间天天都是连轴转。王超也闲不下来。他又准备跑一趟湖北,那边还有几个大单子等着他呢。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