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凉山“特”“优”农业气象新

来源: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12-04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九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上,粮油、茶叶、水果、蔬菜、野生菌、腌腊制品等500余种凉山农特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客商参观选购,现场交易金额实现358.46万元,线上成交金额50.49万元,共签约投资项目6个,金额6.872亿元;签约贸易采购项目7个,金额7623万元。

凉山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好物。诸多具有特色的优质凉山农特产品,成了富民强州的重要支撑。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特色产业,加速驶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让千家万户致富增收,为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势能。

当前,凉山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激活乡村“多元经济”,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绘就产业振兴美好图景。

好产品造就好品牌

沏一壶汤清色碧的雷波清茶,是雷波人热情待客的拳拳之意;摘一串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是来西昌旅行不可错过的甜蜜滋味;一抿即化,唇齿留香的越西豆腐乳,是越西人匠心传承的百年老滋味……四季轮转中,总有一批又一批来自“大凉山”的农特产品,通过线下商超或是线上销售,又或是以亲友相赠的方式进入万千家庭的餐桌,成为生活里的一道道美味。

近年来,“大凉山”这张“色香味俱全”的名片更是不断增加亮点,靠着品质优良、绿色有机频频出圈。经过多年品牌打造,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目前授权使用产品数量达1600多个,累计创建中国名牌1件(豪吉鸡精)、中国驰名商标6件(豪吉、环太、南丝路、思奇香、会理石榴、盐源苹果)、四川省名牌产品24件、四川省著名商标29件、地理标志农产品112件;有效期内绿色食品52个,有机农产品41个;中国特产之乡7个(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洋葱之乡、中国晚熟葡萄之乡、中国石榴之乡、中国青花椒之乡、中国黑苦荞之乡、中国白魔芋之乡),中国第一县3个(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中国石榴第一县、中国青花椒第一县)。

“一品连两端”,“大凉山”品牌农业的发展连接着地头与餐桌、农村与城市,盈实着大众的“菜篮子”,也鼓实了农民的“钱袋子”。为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凉山州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品牌建设思路、推进重点和关键环节,发力于品牌建设“新赛道”,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径”,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让农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好品牌引领好产业

品牌是地方的金字招牌,是产品的重要标志,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1128日,“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雷波县迎来了脐橙的统一采摘上市。今年也是雷波脐橙首次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上市。

作为雷波县的特色产业之一,雷波脐橙产业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1995年,“雷波脐橙”在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雷波脐橙”更是声誉鹊起。2021年,“雷波脐橙”成功入选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如今已成为凉山农特产品中的“金字招牌”。

走进雷波县金沙镇金沙村,果园里满是丰收忙碌的景象。尹林作为90后的“新果农”,是脐橙园里名副其实的“果二代”。小时候,尹林便知道父亲特别“宝贝”那20亩地的脐橙园。园里有许多树龄和她年龄相仿的老树,每年冬天枝头挂满的金色橙子,便是全家人的“生活费”。靠着这些橙子,父亲将几兄妹拉扯大。

大学毕业后的尹林也接下了家里的这份活,成为“新农人”,发展水果电商销售。她通过和朋友一起成立公司,主攻凉山各类水果种植、水果零售批发等业务。

尹林说:“我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强化技术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力求把脐橙种得更好,把价格也卖得更高。”为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尹林在脐橙分级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每一颗橙子的大小都经过人工精选归类,品质、价格自然也更高一筹。尤其是今年“雷波脐橙”换了新包装,全新的包装让消费者不仅在味觉上体验到美味,也在视觉上得到一种全新享受。新包装一经上市,便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对接洽谈。

靶向发力打造特色

近年来,凉山立足优势农业资源,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做足“特”字文章。  

做强特色基地。围绕大凉山“粮、畜、烟、果、薯、蔬、林、桑、药、花”十大产业,计划到2026年,建设优质粮油基地423万亩,出栏猪455万头、牛43万头、羊512万只;种植优质烟叶80万亩以上,建设优质水果基地167万亩、蔬菜基地138万亩、花椒基地327万亩、蚕桑基地50万亩、中药材基地14万亩、核桃基地1000万亩、油橄榄15.5万亩、华山松基地213万亩、优质花卉基地2.65万亩。

坚持标准化生产。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原则,加快建立健全生产技术规范、质量管控、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包装标识等关键环节标准,推动建立“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集成体系,到2026年制(修)订地方标准20个以上。

做优加工业。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初加工,开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鲜、分级包装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议价能力。做大做强商品化加工产业,招引加工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中,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坚持质量品牌驱动,提升品牌引领效力。在实施种业工程方面,引进国内外优质品种,挖掘本地传统品种的优良基因,开展地方特色品种改良。在强化全过程监管方面,健全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在加强质量认证方面,支持企业调整优化产品布局,改造提升加工技术。建立健全认证奖补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记者 陈璇)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