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农历 明天是小满 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宾阳县探索“香米+”新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宾阳样板”

来源:宾阳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3-11-30

近年来,我县紧抓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古辣香米”品牌效应,以“稻”为媒,以“农”促旅,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积极探索“香米+”系列新模式,打造带农减贫、乡村振兴新标杆的“宾阳样板”。

位于古辣镇大陆村的“古辣香米研究院”是我县建立“香米+科技”模式推动古辣香米高质量发展的种源基地。近年来,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达成合作,共同开展种业科技攻关。通过建立香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科研院所最新审定的广粮香2号、粮发香丝、桂野香占等新品种,示范推广香稻增香富硒栽培技术等,为扩大种植优质香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基地还聚焦薄弱环节和服务普通种植户,全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及“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通过批量向农户提供服务,农户育插秧费用由约 180/亩降至约 140 /亩;烘干费用由约 200 /亩降至约 160 /亩,实现节本增效。


W020231129350154644022_ORIGIN.jpg 

古辣镇党委副书记覃柳东介绍说:“通过实施国家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引导扶持种粮大户按照《宾阳香稻生产技术规程》扩大种植规模,辐射带动1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2022年,我们也是创建了1万亩的富硒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形成以点带面,推动粮源基地优质高效发展。”

“香米+科技”模式的持续加持下,一条从育秧、播种、收割到加工的“香米+产业”全产业链也孕育而生,位于古辣香米核心示范区的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就是当地的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18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香米种植收购协议,合作种植基地达6500亩。此外,为进一步延伸香米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19月,总投资1300万元,由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与古辣镇11个村委(社区)合作经营的古辣“稻花香八宝”健康食品(大米制品)加工项目正式投产。据统计,项目可年产湿粉2万吨、粉利3万斤、粽子5万斤、米糕系列2万斤、米饼2万斤,吸纳群众就业100多人,有效提升古辣香米深加工,实现乡村振兴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机融合。

宾阳县鸿发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园芳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合作发展,‘古辣香米’‘粮发香丝’‘金喜象’等品牌销往广西、广东、海南等地,香米的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香米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升级,以“稻花香里”“稻田艺术”等金字招牌推出的“香米+文旅”模式也让我县“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充满勃勃生机。宾阳古辣稻花香里旅游区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月均接待游客达6000人次,解决就业岗位120个,受益群众达500多户。大陆村以打造广西第一幅“稻田艺术画”为契机,持续吸引优秀返乡人才回村创办大型餐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及民宿,成为当地集生态休闲、山水游乐、养生度假等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示范点。202020223年间,古辣镇大陆村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从28万增加到52万人次,仅2022年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消费达600多万元,大陆村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村民们依靠旅游、农产品销售等主要收入吃上了“乡村旅游产业饭”。

“香米+科技”模式推动“古辣香米”品牌高质量发展,到“香米+产业”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再到“香米+文旅”模式推动香米产业全链条发展。我县取得了以传统香米种植产业产量产值双突破、特色旅游产业实现创收带业双突破、特色景区实现地标创建提升双突破等多方面的新成效。2022年,宾阳县“以‘稻’为媒,以‘农’促旅,稻花飘香产业兴的发展模式”成功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被收录到《全球减贫案例集》中。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发挥好“香米+”系列模式的优势,以香米产业为核心,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稻田艺术建设等措施,构建以香米产业为主导的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多元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韦懿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