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壮鸡”品牌响 产业带动强
走进楚雄州武定县,目之所及,重峦叠嶂,满目葱茏。在插甸镇依纳格村哨山林场,郁郁葱葱的松林里,由云南首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孵化的数万只小鸡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而在位于猫街镇金凤村的云南臻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上万只鸡正在林荫下或啄食或啼鸣。
在武定,这样的养鸡大户不胜枚举,武定县为做强养鸡产业,打响“武定壮鸡”品牌,不仅在政策上发力,还在融合发展上予以大力支持,为全县做大做强养鸡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据武定县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鸡存栏188.66万羽,出栏459.19万羽,实现产值4.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鸡存栏126.56万羽,同比增幅3%,出栏179.16万羽,同比增加24.6%。
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如何做强“武定壮鸡”产业?武定县乡村振兴局局长罗星伟表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编制出台《武定县武定壮鸡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和《武定县2023—2025年武定壮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抓实产业规划和发展,武定县主要领导带头推动、定期研究,带队深入村组、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前往海南、盐津等地考察学习,成立工作专班,适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高位推动“武定壮鸡”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和专业化水平。
记者在狮山镇、猫街镇等地采访发现,武定为解决产业链上经营主体存在的资金不足等问题,结合“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争取省级奖补资金3000万元,用于“武定壮鸡”产业链相关企业生产设施配套改造及种苗提纯复壮等项目。
据云南首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平介绍,在政策赋能下,该企业已建成当地最大的种鸡孵化基地和供应基地,占地面积达6000余亩。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当地采取“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以企业提供鸡苗回收商品鸡、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解决农户在资金、技术和市场拓展方面存在的问题。“2022年,相关企业累计发放鸡苗50余万只,带动全县3.4万户农户发展养鸡产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罗星伟说。
截至目前,武定县共培育“武定壮鸡”生产经营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4家,登记注册养殖协会52个、养殖合作社135个。
培优种源,推动产业提质
在《发展规划》和《意见》基础上,武定县还配套制定了《武定壮鸡种质资源保护项目》。
该县坚持种源保护和开发并举,加强与省内外专家团队合作,强化对产业链企业扶持,加大“武定壮鸡”保种、育种和研发力度,“武定壮鸡”核心群体数量得到大幅提升,种质得到培优。目前,云南首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定壮鸡”的种鸡养殖规模达1万羽以上。
武定在培优种质资源的同时,在科技转化上同样频频发力。据罗星伟介绍,按照“科研+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该县积极深化与科技特派团专家、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相关高校合作,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资金600万元,投入“武定壮鸡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为“武定壮鸡”种源保护等环节提供科技支撑。
打造品牌,产品走俏市场
云南臻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得文告诉记者,得益于武定县政策出台及高位推动,尤其是在品牌化、标准化建设上做足文章,让企业、养殖户在助推产业发展和增加收入上形成了良性互动。
自“武定壮鸡”地方标准经云南农业标准化委员会评审发布后,武定县依托首羽、臻骥等龙头企业,按照统一鸡苗、统一技术、统一药物、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养殖“武定壮鸡”,提升了“武定壮鸡”标准化养殖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昆明篆新农贸市场,一家销售“武定壮鸡”20余年的业主谈及销售情况时满脸笑意。据介绍,他每天出售“武定壮鸡”200余只,除了味道独特外,还得益于近年来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
目前,武定县养殖“武定壮鸡”规模在1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达1226家。对于品牌化运作,该县以“武定壮鸡”品牌培育、质效提升为突破口,规范“武定壮鸡”地理标志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全力将“武定壮鸡”打造成为享誉省内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武定壮鸡”还获得了中国畜牧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保护奖——品牌科技奖。同时,该县通过举办“火把节壮鸡品牌推介会”和打造“罗婺彝寨为中心的美食一条街”等方式,提升了“武定壮鸡”知名度,扩大了“武定壮鸡”品牌影响力。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