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土特产”换来“金效益”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首批名优“土特产”百品榜名单,其中绍兴的绍兴麻鸭、绍兴兰花、上虞野藤葡萄、大佛龙井、枫桥香榧、诸暨珍珠、嵊州桃形李、越乡龙井8款产品榜上有名。
近年来,绍兴在推进“千万工程”过程中,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振兴战略,做优产业特色,助推农户增收致富,用“土特产”换来“金效益”。
融合发展 挖掘“土”价值
诸暨现有香榧栽培面积13.8万亩,其中盛产林7万亩,百年以上香榧古树4.2万株,年均香榧干果产量3000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还开发出“香榧精油”“香榧油”等多个香榧系列衍生产品。
品牌打造 扩大“特”优势
近年来,绍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有知名度、品牌价值较高的公用品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招牌越擦越亮,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变。经过多年培育,有的已形成较高品牌价值,如新昌“大佛龙井”,已连续十年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扩大特产优势,首先就要讲好品牌故事。作为“中国花木之乡”,柯桥区漓渚镇始终致力促进兰花产业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这些年,漓渚镇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兰花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拉长兰花产业链,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兰花产业年均销售额达2亿元。
拓宽渠道 增加“产”效能
“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金果果”。嵊州市越来越多带有本土优势的农产品走出当地,为地方发展带来新机遇。“嵊州桃形李”此次也榜上有名。2023年6月,金庭镇成立了嵊州市丘上万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是由3家家庭农场投资创立的公司,将联合3家农民合作社,积极挖掘“土”价值,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嵊州桃形李”质量更优、价格更好、品牌更响。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大做强土特产产业,并不是单纯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只有向产业融合要效益,打造全产业链条,培育土特产龙头企业,挖掘乡村文化生态新价值,加快打造产销贯通、农文旅一体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才能让“土特产”打响“金招牌”、换来“金效益”。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