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产业链体系 “侨销茶”变“俏销茶”
2023年梧州六堡茶秋季开茶仪式上,8家茶企业和合作社现场签约,协议收购干毛茶2610吨,收购茶青2550吨,签约总金额3.6亿元。
2023年梧州六堡茶秋季开茶仪上茶文化节目表演。
苍梧县六堡镇茶山叠翠。 以上图片均由潘绍册/摄
六堡茶,作为中国知名黑茶,因产自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以其“红、浓、陈、醇”及独特的槟榔香味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清代中后期,六堡茶顺西江而下,过珠江远下南洋,演绎了“茶船古道”的传奇,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船古道”见证着中华大地与南洋各国的文明交流,梧州六堡茶因此享有“侨销茶”的美誉。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内地茶市的崛起,单一的“侨销”模式遭遇了瓶颈,同时还存在适制六堡茶的良种缺失、繁育技术落后、茶园建设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破局?近年来,梧州市紧紧围绕自治区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和构筑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的战略部署,构建全产业链现代六堡茶产业体系,从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着手,助推六堡茶由“侨销茶”发展为“俏销茶”,六堡茶呈现产销两旺、量价齐升、高速发展良好势头:去年六堡茶产量超3万吨,综合产值160多亿元,入库税收1.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今年,茶园面积突破30万亩大关。
密码1 茶苗与茶园相辅
10月,六堡茶核心区苍梧县六堡镇,茶山如翠带缠绵,云雾之中,四周的空气似乎都沁满了茶的芬芳。这里的茶园建设如同一幅正在挥毫的画卷,其根本在于一株株嫩绿的茶苗。
茶园的未来,始于每一株茶苗。在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沁怡六堡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茶园里,新繁育的茶苗正在快速成长。合作社负责人吴峻的脸上洋溢笑容:“这些茶苗就是我们茶园未来的希望。”沁怡合作社在2020年开始了六堡茶原种茶苗的培育工作,今年在茶园内规划30亩育苗基地,预计出苗45万株。
“提升六堡茶的品质必须从源头做起,需要使用最先进的栽培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说,科技是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要持续推进六堡茶种植的绿色化和机械化。
从茶苗到茶园,每一步都承载着梧州市茶产业的期望。梧州市通过选育培育优良品种,创建标准化生态茶园,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标准化和生态化,苗圃和茶园建设双双实现新突破:梧州市自2021年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以来,新建成苗圃基地87个,面积4370亩,年出圃茶苗约5亿株,可满足年种植15万亩茶园的种苗供应;新增茶园面积18.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10.35万亩),茶园总面积31.22万亩,建成规模以上茶园34个,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生态茶园面积50万亩以上。
密码2 茶企和茶师共舞
产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和人,如今在六堡茶故乡,一批批茶企与茶师们全力以赴,以工匠之心传承六堡茶精髓,共同书写茶文化的新篇章。
在六堡镇塘平村的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大家感受六堡茶文化的魅力。该茶厂创新“党支部+工作室+基地+农户+培训班”模式,既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又做强了企业,并带动群众增收。目前茶厂通过联合茶农和合作社,拥有茶园1.2万亩,茶厂年产值4000多万元,每年收购茶青超150万公斤,受益茶农共有180多户。
“通过编制‘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并成功注册‘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茶船古道’商标,带动了三鹤、中茶、茂圣、天誉、苍松、芊河、濡菲、启源盛等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快速升级发展。”梧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黎浩源介绍,近年来,梧州市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精细化产业发展规划、加速关键项目施工、强化招商政策和增强“梧州六堡茶”品牌的区域影响力等,确保与六堡茶相关的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有获SC食品生产许可证茶企114家,涉茶产业市场主体5711家;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茶企1家,年产值超1亿元茶企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约9.58亿元,同比增长约14.7%。
谭爱云是六堡茶制作技艺的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常进入梧州学院对学生进行传统制茶工艺的培训,进一步培育了六堡茶人才。
为了提高六堡茶产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梧州市政府更是加强了对新型职业制茶人才的培训,并聚力推进六堡茶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设,至今已培养了超过1.2万名茶技人才。同时,为了打造高质量的茶产业人才队伍,梧州市还组建了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引进了多位来自知名高校的专家,形成一个包括博士、硕士和高级职称在内的专业团队。如今,梧州市柔性引进刘仲华院士等专家教授12名,拥有全市有六堡茶核心专家50人、自治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0人、中国制茶大师3人,建立起一支拥有110多名高层次茶产业人才的队伍。
密码3 茶市和茶城相融
一个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强大的市场支撑,以及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茶农参与等模式在全市范围的联动效应。
走进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六堡镇,房屋整齐、茶树成林、茶香四溢的景象映入眼帘,这里是梧州市茶文旅融合的示范点。“目前六堡茶特色小镇的中心街道正在进行街景升级,未来将有更多的茶文旅项目带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苍梧县六堡镇党委书记林柱雄说。
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与苍梧县六堡镇顺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结种植六堡茶3000多亩,并与苍梧县旺甫镇竹之源农民合作社发展六堡茶包装产业,带动2500名当地农民从事竹箩、藤蒌、纸盒生产。
“国茶人物·制茶能手”、苍梧县六堡镇芦荻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易燕花带领六堡镇四柳村、塘平村等5个村30多户100多人从事六堡茶生产,年销售六堡茶20多吨。
来到梧州市鸳江丽港特色商业街,满目的六堡茶和茶文化产品,汇聚了160家茶叶销售商家,彰显了梧州茶产业的活跃态势。
像这样的茶叶交易平台,还有不少。今年6月,梧州六堡茶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它不仅建立了全球首个六堡茶智慧公共云仓,还为全区茶企提供了“从茶叶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至今,26家茶企已入驻平台。
而梧州六堡茶城,即将成为一站式六堡茶全产业链的代表,其设计包括茶园体验区、茶叶仓储中心和批发中心等多个功能区。今年的梧州六堡茶文化节展区就设在这里,几乎每个展位都设置了六堡茶品鉴区,参展商都拿出自己的好茶供茶友品鉴。
梧州六堡茶凭实力“出圈”,梧州这座城市也因六堡茶而声名远播。梧州市制定了涵盖了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贮存、包装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实现从茶苗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覆盖,确立了可溯源的六堡茶“身份证”。近年来,该市不仅成功开辟了全国30个省(区、市)六堡茶市场,还通过“茶船古道”“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举办一系列海外展销活动,开拓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市场。“六堡茶在海外也十分受消费者欢迎。”马来西亚六堡茶协会会长郭俊邦在展会上说,在各种活动的宣传推动下,如今在马来西亚卷起一股六堡茶旋风。
“六堡茶以内外销双向发力的特点,成为中国茶叶出海的关键‘支点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认为,为推动六堡茶进一步发展,应加大创新力度,构建六堡茶文化产业体系,以促进茶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随着六堡茶种植、收购、深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的全链条发展,六堡茶城和茶市也随之蓬勃发展。据统计,今年梧州六堡茶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4.03亿元,位列广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首,跻身全国前20位品牌价值之列。截至目前,全市兴建茶叶专业合作社269个,开办涉茶商铺3700多家,六堡茶核心区内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39%。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