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巴彦淖尔:壮大村集体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更新时间:2023-09-01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事关乡村振兴成色。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组织开展了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行动、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赋能。

目前,我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已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年内将推动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有条件的力争达到20%50%的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

抓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外地的村子给农民发福利,没想到咱也赶上这好事。”近日,在临河区白脑包镇西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首次分红大会上,53岁村民常云智笑着说,“党员干部实心实意为咱办好事,让群众得了实惠。”

西海村“一抹红”合作社初见成效,是临河区深入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实践的缩影。去年以来,临河区将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成立4个工作专班,构建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和农牧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合力推动、乡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目前,临河区30个领办合作社示范点共筹集资金4725万元,吸引401名农民入股资金1564万元,带动农户平均增收1.06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3.6万元,151个村集体经济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形成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良好局面。

“原先黄芪加工园更像是一个小作坊,产量和效益都上不去。去年,村党支部带头成立了合作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跑规划、批用地,建成了占地25亩的黄芪加工产业园区,园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3.5万元,实现了黄芪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乌拉特前旗明安镇六份子村茂盛业农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贾利军说。

为了把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乌拉特前旗建立了旗、镇、村三级书记抓项目工作机制,将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和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书记项目。截至7月中旬,全旗共建立集体经济联合体4个,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3个,嘎查村党支部成功领办合作社8个,切实推动了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

为解决村集体资源利用率低、产业路径不宽、增收渠道单一、组织化程度低、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去年以来,我市将推进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列为市委“书记项目”,作为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课题的重要抓手,推动嘎查村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衔接共促,为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引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目前,全市共有领办合作社98个,入股总金额3.03亿元,带动6450户农牧民和98个嘎查村集体以现金、土地、牲畜等作价入股,预期平均收益率10%。预计今年,全市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总数将达到行政嘎查村总数的20%,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应领尽领、应办尽办。

开展“十大行动”

“武永伟25000元、李峥荣15000元……”今年年初,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分红大会上,该村291户村民收到年度分红234.05万元。“近年来,我们推行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促进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提升,2022年入股村民每股分红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0万元。”四义堂村党支部书记齐跃飞说。

针对农村牧区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造血功能不足等问题,今年,我市以消薄攻坚、利益联结、支部领办、人才集聚、扶持引领、品牌提升、电商助力、供销合作、财务规范、金融扶持“十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所有嘎查村2023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增幅均达到10%以上、50%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为切实解决各部门扶持集体经济中存在的资源分散、力量薄弱、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充分整合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政策、资源,开展“项目大起底、资金大排查”活动,推动农牧、乡村振兴、科技等行业部门列出集体经济项目包装策划推介扶持、创业金融扶持、科技投入扶持等9项“干货”措施,并明确县级领导干部开展跟踪服务,切实推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重点村做优做强,保障一批基础设施落后、资源优势不突出的薄弱村做大做实。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规模化、产业化、集聚化, 我市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利益联结行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交易联结、要素联结等方式切实提升订单农业、托管服务实效,让集体经济发展融入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全市64家民营企业启动产业、公益帮扶等项目69个,投入资金12.66亿元,结对帮扶嘎查村实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双提升。

我市找准电商需求与集体经济结合点,瞄准市场发展方向,紧盯“流量”,开展“电商助力”行动,为村集体经济释放电商红利。引导7个旗县区在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域打造集体经济产品电商直播间或示范基地,开展“走百村促振兴”全媒体公益直播采访行动、“第一书记直播带货”“乡村网红直播”300多场次,铆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用好用活科技人才

“现在看长势还不错,但合作社还是要派人每天去观察,定时记录生长情况……”近日,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金苗苗助农专业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里,市科学技术研究所科技服务平台坐诊专家刘海明俯下身,拿起一盘幼苗,一边观察一边叮嘱合作社的负责人,并指导如何进行科学管理。

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招就是用好用活广大科技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困难,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协同开展“科技助力嘎查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服务”行动,以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设施农业专家团、科技服务平台专家为骨干,在全市范围内选取21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为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四义堂村众跃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由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土地集中流转用于玉米、小麦、辣椒种植。为进一步解决育苗手段单一、病虫害防治、合作社运营管理当中出现的问题,今年市科技局为该村免费发放了5000元的专家服务电子券,派出农技专家20余人次到合作社开展科技服务,整个生长周期由专家全程服务指导,配套技术加持,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作物增产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素质提升培训班7场,21个服务对象邀请科技专家上门“一对一”服务指导,并进行“点菜式”培训,累计提供服务101次,解决小麦、玉米、辣椒、瓜类等作物栽培技术、节水控水、病害防治、水费管理等问题140余个,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真正做到关键季节“主动问诊”,棘手问题“把脉会诊”,技术服务“随时出诊”。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三服务一促进”活动,持续推动科技人才走进田间地头、乡村沃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全要素服务助力全方位乡村振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