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环县:乡村休闲旅游撬动乡村“美丽经济”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8-23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近年来,环县聚全县之力,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田园采摘、旅游观光、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生态度假等模式,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之路。

新模式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

小南沟乡杨胡套子草原7月份以来迎来旅游旺季,该乡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农民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再次引燃游客“打卡”热情,让乡村游热度持续升温。

杨胡套子草原位于环县小南沟乡西北部,海拔在11362089米之间,280平方公里的草场一望无垠,如一块绿毯铺设在天地之间。绿草与蓝天相接处,牛羊成群,梯田层叠,田园风光无限好。

“听说今天杨胡套子草原旅游节开幕,一大早就带家人开车从车道刘园子赶过来。吃了大件羊肉,味道不错,这里自然风光好,又凉快,很适合避暑,以后会常来。”游客高勇说。

环县县城的张鑫当天也带朋友自驾车专程来到草原。“以前经常来小南沟乡,但杨胡套子草原还是第一次来,真是不虚此行”。

和游客们游山玩水的放松闲适比起来,小南沟杨胡套子草原景区大件羊肉销售老板连志琴当天差点“忙坏了”。

“临时叫了庄里3个人帮忙,早上5点起床,晚上11点多才忙完,累是累了点,一天卖了6只羊,收入7800元。”连志琴高兴地说。

54岁的连志琴常年在红白事上做羊肉,味道赢得乡亲一致认可。自去年暑期开始到景区开店,干了两个月,收入2万多元。“最近游客多,收入肯定比去年更好。”连志琴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经统计,旅游节当天杨胡套子草原接待游客6000多人次,销售大件羊肉200多件,燕面揉揉等特色小吃1000多份,蜂蜜等土特产300多份,荞面等小杂粮300多件,旅游收入超过10万元。

去年入夏以来,环县依托县北的天然草原,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打造杨胡套子草原景区,结合本地羊羔肉烹饪和小杂粮销售,促进区域内旅游、肉羊、小杂粮产业融合发展,直接带动近6003000名群众增收受益,

“小南沟乡利用区位优势,按照“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的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了杨胡套子草原旅游景点。2022789三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和区域个体户发展第三产业,创收110万元以上。截至2022年底,人均纯收入达到1.17万元。预计今年接待游客将超过20万人次,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0万元左右。”小南沟乡党委书记任新育介绍。

环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朱悦认为,小南沟乡依托杨胡套子草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形成“品大件羊肉,观田园风光,游魅力草原”的乡村旅游特色模式,实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小南沟,自然风光秀美,人居环境整洁,群众热情好客,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打卡地”。

“一户一品”育特色产业

打造特色化和品牌化产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抓手。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庄子峁生态农庄通过“一户一品”特色产业,吸引游客接踵而至,让乡村休闲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敲门砖”。

7月份以来,来杨满彦家的“共享菜园”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家4000平方米耕地今年被县上部分单位和个人以认领的方式栽植了西红柿、茄子、辣椒等蔬菜。菜园里,县城市民张仲永正带领老伴和孙女忙着采摘蔬菜。“今年我认领了三分地,平时由杨园主帮忙种菜,打理园子,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带家人上来摘菜,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把田园生活。”张仲永开心地说。

“往年这片地种玉米,收入最多五六千元。今年地被认领后,预计收入最少3万元左右。”杨满彦边忙着给黄瓜搭架,边和游客聊天。

“共享菜园”属于庄子峁生态农庄今年新建的项目,是农庄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有益尝试。

同样忙的不亦乐乎的还有经营醋坊的王克弟。王克弟是一名有着30年经验的手工黄米醋酿造师。据他讲,这两年重拾老手艺,在庄子峁开了醋坊后,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生态农庄建设负责人杨志熙介绍:“农庄主要以休闲采摘和品尝农家饭为主,外加销售农产品。2022年农庄人均收入首次达到1.6万元,家庭收入突破10万元的农户达半数以上,今年五一期间,农庄总体收入10万多元。7月份迎来了旅游旺季,每天游客不断,最忙的一天接待了200多人。”

庄子峁生态农庄是环县首个山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农庄自2020年成立以来,按照“一户一品、自主经营、人人参与、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逐步探索出集生态旅游、绿色采摘、特色产业、休闲康养融合发展的落后山区乡村振兴模式。目前已建成蜂蜜庄园、陇东羯羊养殖中心,农家手工酱醋、石磨面粉和石碾辣子、糜子黄酒、手工织箩等六个小作坊,农家散养鸡、瘦肉型苏太猪养殖场、商用百合、珍稀花卉树木植物园,核桃、早中晚熟桃采摘园,无公害蔬菜园及现采基地。

“采摘经济”助农增收

木钵镇关营村生态农业观光园内树木葱茏,百花盛开,游客人头攒动。园内火龙果种植大棚里,一个个“火球”样的火龙果挂在枝头,格外醒目,不时有游客慕名前来观赏采摘。

大棚负责人裴耀金正在棚里挥汗如雨,忙着给火龙果剪枝。6年前,他从广西引进金都、燕窝等七个火龙果品种,在庆阳首次尝试“南果北种”。经过不断摸索,如今,他种植的1300多株火龙果迎来盛果期,亩产30004000公斤,平均每年结果15茬左右,年收入约15万元。

关营村位于木钵镇北部5公里处,北距县城13公里,毗邻银百高速和银西高铁出入口,211国道贯穿全境,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生态园是按照观光农业体验化、体验农业产业化、产业农业链条化和绿色环保、休闲娱乐模式,建成集设施农业种植、特色经济林栽培、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内有休闲采摘果园、休闲垂钓园、观赏花草园等。受园内美景,以及火龙果、草莓、西梅、青枣等采摘项目吸引,生态园已实现年接待观光、采摘、旅游人数1万人次以上。还以点带面,解决了村里近100名建档立卡人员就业问题,辐射带动村里几十亩苹果园,几百亩桃子、李子、杏子等果园发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群众致富增收。

“支部牵头搭台子,党员示范探路子、村民参与鼓袋子。”关营村党支部书记慕定堂介绍,生态园成立之初,主要发展瓜果蔬菜、饲草养羊和乡村旅游产业。今年,按照庆阳市委“三元双向”农业发展模式,村里对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在发展现有产业的同时,同步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高效设施瓜果蔬菜、乡村旅游+瓜果菜菌乐+产业等特色鲜明的产业链。逐步将全村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农家餐饮、休闲度假、民俗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全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作者:郭海霞、马晓先)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