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克苏苹果文化馆看本土品牌传承路
品牌凝聚着一个地方对地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近年来,阿克苏苹果本着带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的初心,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建成苹果文化馆,推进产业文化与产业经济发展,勾勒出阿克苏苹果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蓝图。
阿克苏苹果文化馆位于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尤喀克库克巴什15村冰苹果文化广场内,于2023年3月开工建设,历时4个月,占地面积135平方米,投资金额70万元。
走进苹果文化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从外面的亮黄色一圈圈的凝聚为核心的中国红,寓意了各族人民通过阿克苏苹果产业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阿克苏苹果文化馆 (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阿克苏苹果文化馆聚焦了阿克苏苹果文化的“专属记忆”,讲述了世界苹果发展历史、阿克苏苹果发展历史、阿克苏苹果品牌文化、阿克苏苹果特地产地环境、阿克苏苹果特色品质、阿克苏苹果特色栽培方式、阿克苏苹果品种介绍、阿克苏苹果产业发展现状、苹果的寓意、象征和传说等内容,并将科学科普和公众体验融为一体,为游客和业内人士提供高品质文化休闲空间和学术交流平台,着力打造展览文创样板、网红打卡文化标地。
在苹果历史的“时空隧道”中,我们看到阿克苏种植苹果的历史,在千年以上。从1986年阿克苏苹果引进一系列新品种,到现代化的苹果产业迅猛发展;从苹果的营养价值,到深加工产品,在这里都一一呈现。
此外,在该馆的展柜中陈列的一本《阿克苏地区志》里面记录了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的历史和新品种引进发展历史,其中刊载的陈学森科研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的文章:《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苹果起源演化历史及果实大小的二步驯化模型》,证明了全世界苹果起源于中国的新疆。
阿克苏苹果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年日照时长接近3000小时,无霜期长达205至219天,昼夜温差高达10至12℃,灌溉水来自天山雪水,纯净且富含矿物质。
红彤彤的阿克苏苹果 (彭彬 摄)
2021年12月,阿克苏苹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2022年6月,阿克苏苹果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同年8月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同年11月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今年6月,阿克苏苹果被列入《脱贫地区品牌帮扶重点县任务清单(2023)》。
据了解,从1978年到2022年,阿克苏苹果栽培面积从821公顷到3.8万公顷,增长46.3倍,产量从975吨到84.82万吨增加869.9倍。同时,在今年5月,阿克苏苹果经过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估,品牌价值达80.27亿元,较2019年提升了90.12%。
如今,放眼全国苹果文旅产业发展的格局,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是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未来,阿克苏苹果将继续围绕培优区域特色品种、建设核心生产基地、提升产品特色品质、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叫响区域特色品牌、建立质量管控机制六项任务,把苹果文化馆作为文化产业的延伸,在苹果品牌宣传上加大力度的同时,大力拓展果树产业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全面展现阿克苏地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气象。(阿克苏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