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干净黔茶的入沪版图|都匀毛尖:乘风起 闻茶香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8-08

近日,上海展览中心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贵州带来了61家企业百余款产品参展,从7个方面展示贵州产品及贵州文化旅游特色优势。南方有嘉木,高原出好茶,“黔茶”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

一杯干净、鲜爽的贵州茶,是贵州以茶为媒赠给世界的诚意。

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贵州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的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为贵州孕育生态好茶奠定了天然基础。都匀毛尖、湄潭翠芽、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贵定云雾茶、雷公山银球茶……贵州各地好山好水,让好茶有了更多可能性。

走进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茶叶专区,10家来自各地的茶企携茶桌茶具现场冲泡,茶香香飘四溢,闻香而来品一杯“自然之味”,成为众多逛展者的热门选择。

众多茶企中,来自贵州的都匀毛尖亮相茶叶专区,为逛展市民送上了一杯杯干净黔茶。

“很荣幸在展会上代表贵州向上海市民宣传展示贵州茶。”贵州省白凤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邓安春表示,将全面从贵州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方面向到场品鉴者宣介贵州茶,让上海市民进一步接触、了解、认识都匀毛尖。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食品健康、安全的需求已逐渐成为新消费主流。这给贵州干净茶带来了发展机遇。贵州建立“省内产地销售+省外经销商+电商+出口”的营销体系,巩固省内市场,提升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市场,深耕“三北”市场,加快茶叶出口。

722日,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其中,都匀毛尖入选,并成功入选了农业农村部首批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素有“千年贡茶、百年金奖”之美誉的都匀毛尖,是百年中华老字号品牌。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独特,特殊的育茶环境和制作考究的制茶工艺,使都匀毛尖具备了“条索紧细卷曲、银毫披身、色泽绿润”的俊美茶形,留存了“嫩香持久、香清味鲜、鲜爽回甘”的独特茶香,早在明代就列为上贡之佳品。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3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都匀毛尖品牌价值以48.93亿元位列全国第8、全省第1,增长率11.86%,位列全国第2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重建西岳庙碑序》记载,清代都匀已有官办茶园;清代《题茶户壁》又专门描写了都匀茶农以独特方式制茶。“都匀毛尖茶独特的制作工艺,特殊的种茶环境,精湛的炒茶工艺,使它具有紧、细、卷带、银发、色泽翠绿的优美茶形,并保留了绵长嫩滑、香清鲜香、鲜爽的独特茶香。”

作为贵州的名优绿茶,都匀毛尖以“绿”为主,其制作技艺分为五道工序: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干,所有操作在锅里一气呵成。

“外形紧细卷曲、毫毛均匀满布是毛尖最大的特点。在中国绿茶领域,贵州绿茶是上品,而在贵州绿茶中,都匀毛尖是极品,这是业内人士给都匀毛尖的定位和评价。”中国制茶大师、都匀毛尖非遗传承人欧阳国祥说。

讲求同一口锅,在“火中取宝,一气呵成”的毛尖制作技艺,整个加工过程中,抛炒、抖闷、抖揉、揉捻的方向、周数、次数及用力轻重等技巧都会随茶青的质量、湿度,以及加工的时间、程序、锅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欧阳国祥看来,都匀毛尖的制作技艺是黔南各地少数民族群众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202211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来自贵州的“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跻身其中,成为贵州省茶类唯一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代表性项目。

手工制茶过程中的绝活在于“提毫”。所谓“毫”即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干燥后呈现白色。白毫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还能让茶汤产生甜润的口感,带来毫香和鲜气。而如何保证其在炒制过程中不脱落,是一道技术活。“提毫时要加一把火,迅速将茶毛毛提取出来,谓之‘火中取宝’。”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子全介绍。


1691486869726988.jpg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子全炒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贾智

“将传统的制茶工艺传承下去,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2016年,张子全成为黔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都匀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客座教授,专注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将学校的课堂搬到茶山上,亲自在茶园给学生授课。

一直以来,都匀市通过给农户提供茶园种植技术,安排茶叶的制作交流活动等,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双赢。都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萍昭介绍,该市以“都匀毛尖技工”劳务品牌为抓手,打造都匀毛尖茶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设茶叶加工专项技能高级工匠等研修班8期,开发了评茶基本操作、都匀市茶文化等课程56个,截至今年1月已培育带动技工1788人。

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举办的贵州绿茶全民冲泡大赛上,来自南京从事芯片制造的王中说:“我平时爱喝碧螺春,现在喝都匀毛尖更多一点,感觉都匀毛尖的茶味更浓爽一些,这几年我每年都要买十多斤送给朋友。”

同样是都匀毛尖,同样像“鸡汤一样鲜”,螺蛳壳高寨、团山、墨冲,几个茶山产地,各有不同的鲜爽:高寨水库的出产,芽更细嫩更鲜爽;墨冲和平浪茶,则顺滑、醇和,回味无穷……

截至今年6月,都匀现有茶园面积37.8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26.21万亩,2022年实现茶叶年产量1.12万吨、产值28.66亿元。521日,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茶所《中国茶叶》杂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委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合开展的“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课题结果出炉。都匀毛尖入选2023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前20位,位列第12,品牌价值达48.93亿元。

近年来,贵州持续推进“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在“都匀毛尖”地方标准建设方面,发布实施含25个子标准的《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出台《“都匀毛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办法》,实现从茶青原料到生产加工及产品包装等全流程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工艺。同时,投资1605万建成贵州省茶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都匀),是全省唯一省级茶叶质检中心,进一步提升“都匀毛尖”检测水平。引导企业建立从鲜茶叶生产、采收到茶叶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各环节的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

一片片茶园,不仅成就了绿色产业发展,成为游客钟爱的休闲之地,还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茶旅融合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黔南州螺蛳壳山上的茶园里,绿意葱葱的茶垄间,慕茶而来的游客三五成群,腰挎茶篓徜徉茶海,跟着茶农体验采茶之乐。


1691486844980671.jpg 

都匀市毛尖镇螺蛳壳茶山上村民采茶忙。卢桃

“每年这时候全村人都很忙碌,采茶队伍还加入了学生和游客,大家一起采茶青、制茶叶。”茶园负责人李阿妹说,现在来到茶园体验采摘游的客人越来越多,下一步她打算把家里的农家乐升级为食宿一体的特色客栈,为明年扩大接客量做好准备。

点上开花,面上布局。放眼整个黔南,已建成中国茶文化博览园、绿博园、“中国天眼”科普茶文化园等,还开发了都匀毛尖镇、贵定云雾镇、瓮安欧标茶旅小镇、独山影山镇等茶旅特色小镇,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黔南州整合全州茶叶资源,将茶园风光和茶文化有机结合,茶旅一体化年均接待游客量80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精心策划推出茶旅精品旅游线路,“云端茶海·心上毛尖之旅”入选全国20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走出了一条茶能饮用、景能怡人的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