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三问”丽水杨梅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6-30

销售杨梅、亮相推介会、推出采摘游……作为浙江省的杨梅主产区之一,丽水的夏天,是梅农最忙碌的时节。

丽水种植杨梅的历史悠久。如今,乘着农业品质化升级的快车,一颗小小的杨梅,在绿水青山间演绎出一幕幕丰产丰收、商机无限的产业景观。

而在幕布背后,无数疑问值得深究:丽水杨梅为啥好吃?如何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何以成就富民产业?

循着“三问”找寻答案,可以发现丽水梅农打开美好生活之门的三把“秘钥”——生态高效的现代农耕技术、“有形之手”的关键助力、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


1688118592609442.jpg 

丽水杨梅为啥好吃?

不久前,在江苏省溧阳市召开的首届长三角精品杨梅推介会上,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8名专家组成评审团,根据外观商品性、内在综合品质、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对各地的杨梅样品进行综合品质打分,青田、莲都选送的杨梅全部斩获奖项。

经此一战,以“青田杨梅”为代表的丽水杨梅军团尽显风采,在长三角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丽水的杨梅好不好吃?除了奖项可作为参考,还有一个硬核数据可以实证:经检测,丽水主产区杨梅的糖量平均可达12度。

“好吃”背后的秘诀——生态好、种得好。优质的农产品离不开好生态。丽水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二,是全国首个“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和唯一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十的地级市。

除了具备“先天”生态优势,丽水也坚持“后天”发力,把“肥药双控”作为提升农业品质、撬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选择世界上最严格的农药法规——欧盟的农药法规作为对标对象,实施最严的准入标准、最严的销售登记、最严的使用管理、最严的质量管控、最严的惩戒措施,并通过数字化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了农药化肥从销售到使用的全市域、全方位、全流程精密智控,这为丽水杨梅的高品质打下了坚实的绿色基础。

优质的农产品也要种得好。怎么种?丽水也有“讲究”,那就是将杨梅种进大棚里。以往,杨梅成熟之日,恰逢“入梅”之时。天气好坏直接影响果品好坏。而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让丽水的杨梅早上市、品相好、卖高价,也让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梅农们,摆脱了天气影响。

沿着山间小路走进青田的一个个杨梅基地,便只见山坡上盖满半透明的“房子”——给杨梅建设的大棚。“今年的批发价格每公斤三四十元。”当地杨梅种植大户姚建林告诉记者。能卖出这么好的价钱,多亏了为杨梅遮风避雨的“房子”。青田县农作物站站长邹秀琴介绍,2013年起,青田县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杨梅山地设施避雨栽培技术,目前推广总面积达到800亩,可实现节水化灌溉和智能化温控全覆盖。住在“房子”里,避雨又防虫,杨梅品质和采收率大大提升,亩均效益突破8万元,亩产值提升10倍左右。

温度高了,自动开棚;缺水了,自动浇水;光照不够,自动补光……从传统的毛竹大棚到如今的智能化大棚,不仅是青田,莲都紫金杨梅的成长同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作为紫金杨梅的主产区之一,杨坑村本就是传统的杨梅种植专业村。2022年,杨坑村突破产业现状,引进智能温控、智能补光、水肥一体等数智化设施施备,率先搭建了全区山地杨梅智能大棚,使棚内杨梅的成熟季摆脱了梅雨的影响,亩产量轻松超过600公斤,亩产值超过6万元。


1688118614994826.jpg 

如何打入国际市场?

原本挂在枝头的杨梅,在40多个小时后便出现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蔬果批发市场,每颗售价1欧元仍供不应求。对丽水梅农而言,这是夏日里再平常不过的交易。

走出大山,走向世界。这是植根于山野的丽水杨梅,所释放出的异乎寻常之吸引力。走到杨梅行销全国乃至全球的背后,可以看到政府“有形之手”的关键助力。

这些年,随着高速公路、高铁的不断延伸,在政府的全力引导下,丽水的杨梅还搭上了电子商务、冷链等快车,驶入了热销全国的通衢大道。比如青田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合作,构建了快速的杨梅保鲜物流体系,实现全国146个城市直达,19个重点城市采摘当日送达,获杨梅出口备案基地12家,杨梅远销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莲都杨梅则借力街道强村、强社公司,不断优化“双线”营销模式——线下开设统一的销售点,线上采用互联网销售模式,开通抖音商城、微信小程序、客户端、电话预定购买等杨梅销售途径,推动销售全链条闭环可控。为解决运输难题,莲都还积极对接物流公司,采用航空冷链运输的方式为异地配送提速,实现全国大部分区域“当日达”“次日达”。

助力好货出“山”、扩展销路,除了拓渠道,丽水杨梅还致力于持之以恒“打品牌”。

节庆,是打品牌的最佳方式之一。从2021年举办第一届杨梅节以来,莲都区紫金杨梅节已成功举办三届。今年的杨梅节亮点纷呈,以“我为紫金杨梅打CALL”“每天十点,嗨抢梅好”“共享共富果”“‘遇见梅好’——大棚杨梅品鉴会”等十大活动为载体,让往来的游客觉得好吃好玩又好看。不仅是紫金杨梅节,碧湖镇、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等杨梅产区也常态化举办杨梅节庆活动,使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

在青田县,今年则围绕杨梅主题开展整合营销,打造“杨梅小将”IP,推出青田杨梅推荐官,制定青田杨梅旅游线路。同时,发布杨梅元宇宙,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技术的结合,对山体、果园、大棚、果树实施三维场景重现,并采集杨梅生长的光照、温度、湿度、气压、海拔、PM指数、土壤盐碱值等数据,构建出完整的元宇宙杨梅生态系统,用户线上认养的杨梅果树,可以在线直接查看大棚生态情况、杨梅生长成熟情况。“网友通过佩戴VR设备,在虚拟世界里,可身临其境走进杨梅园,感受梅农生活和乡土风情。”在“六月青田杨梅红”消费季(杭州站)活动现场,青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符晓锋如是说。

不止在线上,今年,丽水的杨梅产业还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整合县域内农业产业和旅游资源,推出“杨梅+旅游”等精品线路。由此,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攀升。

一颗杨梅何以富民?

一颗杨梅造福一方百姓,这个故事可以到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来听一听。

六月仁岸杨梅红,山水含笑迎宾朋。每年6月,仁岸杨梅都会吸引一大批游客到来。游客走进来,杨梅送出去,一次次良性互动增添了村里的人气,也打响了“仁岸杨梅”的品牌。

“上世纪90年代,仁岸村还是一个穷山村,为了让村民脱贫致富,村里决定引入东魁杨梅,发展特色农业。经过20余年的摸索,仁岸杨梅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仁岸村党总支书记何伟峰说,仁岸之所以能通过杨梅“逆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敢为人先,将杨梅产业和旅游业结合到一起。“刚开始种杨梅那些年,其实没有什么竞争优势。但从2015年开始,我们立足山地资源丰富、环境优良等生态条件,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设集农业观光、康养休闲、度假休养、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地,创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村。”

凭借优质的生态环境、农业基础、旅游业态,仁岸村吸引了农旅项目“大佑山农旅融合项目”落户。近年来,通过杨梅产业加上民宿农旅项目,仁岸村一年产值可达上亿元。“平时开民宿、农家乐,卖农产品,到杨梅季了,卖两筐杨梅挣的钱,抵得上过去卖掉自家辛辛苦苦养的两头猪。哪个效益更高,大家一目了然。”何伟峰说。

不止是仁岸村,在青田,越来越多杨梅种植基地通过文农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共富之路。而它们“出圈”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就在前几天,青田的仁宫乡、船寮镇、高市乡举办了“良辰梅景”杨梅主题音乐节、端午“梅”飞色舞赛龙舟、杨梅主题露营等活动。青田的白浦村、章旦村、坪峰寨等杨梅采摘游主要“打卡地”,还与青田石雕博物馆、北山千峡湖景区、小舟山梯田风光、高湖九门寨、阜山陈宅村、方山田鱼村等景区村落串联成旅游精品线路。数据显示,青田已培育有杨梅专业村15个,专业大户1280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235家,杨梅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5%,从业人员近8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杨梅已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此外,为助力富民增收,莲都区汇聚强村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第三方专业投资机构“五级创富主体”,构建以强村公司吹哨发起,其他主体评估响应的“1+4”创富激活体系,使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紫金街道杨梅的种植规模已达3500亩,杨梅总产值3664万元,成为一马当先的农业主导产业。

一座城,一颗梅。眼下,杨梅季已接近尾声,快来丽水尝几颗酸甜可口的杨梅,莫辜负这悠长的夏日时光。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