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以节会为媒 擦亮特色农业品牌
近日,湖北通山县举办首届“优草堂”杯黄精美食节,品尝黄精特色小吃、包粽子比赛、观看文艺汇演,现场热闹非凡。
在湖北通山县,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枇杷旅游节、黄精美食节等时令节会经济方兴未艾,已成为美丽乡村的“新名片”。
金黄枇杷
做强致富“大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通山县种植枇杷已有400余年历史,现有栽培面积3.8万亩,今年枇杷鲜果产量达到2.1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可达2亿元。
“要真正让通山山水‘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在不久前举办的湖北通山县第五届枇杷旅游节开幕式上,通山县委书记陈洪豪这样表达对通山文旅产业发展的期许。
第五届通山大畈枇杷旅游节以“唱响鄂南味道、推介通山枇杷、宣传绿色通山”为主题,通过“枇杷仙子”甄选,摄影、抖音短视频大赛,吃枇杷大赛等趣味活动,商务对接洽谈,本地农产品展示,民俗文化展演等系列活动,引进枇杷产业企业签订投资金额5800万元,枇杷鲜果和系列产品销售8650万元。
为打好“枇杷品牌”,通山县巧用枇杷做文章,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开发农家乐、摄影、枇杷系列产品等项目,连续五年举办枇杷旅游节,把枇杷特色产业与节会经济有机结合,悉心打造通山枇杷品牌。
褐色油茶
颗颗飘香富百姓
6月23日上午,阳光透过云层洒满大地。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油茶基地,水泥路蜿蜒向上,延伸至每一个山头。农户们在各个山头给油茶施肥。
黄永姑穿行油茶林中,观察油茶长势。她说,“油茶收成好,我们收入也高。”黄永姑是板桥村8组脱贫户,原一直在家务农。油茶基地成立后,她不仅得到土地流转资金,更实现稳定就业,每年增收1.5万元。
板桥油茶基地占地面积3000余亩,由湖北天宇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14年,该公司瞄准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发展契机,到板桥村流转土地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天宇农林已在大畈镇、闯王镇发展油茶基地7000余亩,油茶产量超过10万斤,带动6000余名村民增收。
通山县位于鄂东南幕阜山脉中段北麓,属省幕阜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历来享有“油茶大县”的美誉。近年,该县将油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扶持村组和农户发展油茶,并引进天宇、大山生态农业等产业公司开发油茶林,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油茶林总面积26.5万亩,已有千亩油茶示范基地12个,500亩以上油茶基地15个,百亩以上大户油茶造林100多处,遍及全县12个乡镇。
通山在大力营造油茶基地的同时,先后引入金珠油茶、唐老农生态粮油等茶油加工企业,稳步推进油茶深加工发展,还积极帮助龙头企业打造、打响茶油品牌。
小小黄精
成为村民“致富花”
如何带动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山县创新形式,搭起了节会这一“平台”,根据不同季节,举办不同特色的农产品节日,为通山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成为通山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不久前2023年湖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咸宁)片区行活动在咸宁市通山县启幕,213家参展商和采购商现场“赶集”,通山枇杷、橘橙、茶品、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畅销,活动首日,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额达20.9亿元,其中茶产业种植和深加工项目4个,签约总额18.5亿元;农产品项目签订意向协议13个,签约总额2.4亿元。
通山县瞄准中草药特色种植,全县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多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2.2万余亩,采用“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辐射带动农民就业,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子及技术指导,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通山县坚持以山水为底色,做融合发展大文章,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聚焦打造枇杷、橘橙、茶叶、楠竹、油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持续多年以节庆活动为重要载体,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成为助推通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程思、龙行善)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