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浙江绿谷”丽水借助“山系列”品牌展风姿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6-21

615日至18日,丽水在上海举办“问海借力 共创未来”“两山”实践成果推介周。丽水的“山”字系品牌集体亮相国际化都市上海,全景展示丽水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山”字系产品特装展示、“丽水山耕”市集、“丽水味道”“妈妈的味道”小吃一条街、“丽水山播”直播带货、“我在丽水有间房”等活动,让这座名字秀气的浙南城市再次走进大众视野。


770dd5d739f386adb82543ca20002654.png 

  为什么是丽水?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 81.70%,有“浙江绿谷”之称,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对待?这是许多类似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

作为浙西南农产品生产大市、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丽水也曾因地处山区的区位劣势无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丽水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创新实践“两山”理念,推动生态新经济新业态持续发展创新,挖掘并提炼“山”字系产业品牌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农业农村领域特色产业、文旅产业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品牌的魅力在于细掘深耕,最终化作经济、文化的双向提升。“丽水山耕”能够应运而生,这个“运”不是等来的,而是一种务实理念的唤醒。

丽水山地资源丰富,约占全省的1/4,为发展多样化的品质农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和不可替代的天然特质。

2014年,丽水推出全国首个地市级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

“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为产品宗旨,通过政府所有、生态农业协会注册、国有公司运营的模式,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平台+企业+产品”价值链,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丽水山耕”品牌自诞生以来,其内涵与外延也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拓展。在嵌入“品质农业”所彰显的“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农耕”标识后,过去单纯的美味佳肴,已经发展成一个赋能生态价值、寄托乡愁情感的温情表达。

这是一种务实与务虚的巧妙结合。品牌价值和效应因此数倍放大。

丽水山地面积占88.42%、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多达3573座,水、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均进入全国前十榜,这些备受雨露润泽的乡野山村,以“原生态”的质朴悉心呵护着每一样食材。

这些农特产品覆盖菌、茶、粮、果、蔬、油、茶、药、畜牧、油茶、笋竹、渔等产业,成就了“丽水山耕”这一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如今,纳入品牌的会员总数已有523家,公布授权产品834款,“总有一款适合你”。

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青睐乡村美食的“生态自然”和“简单朴实”。

当然,与生俱来的天然气质、绿色生态的古法耕种模式,并不足以让放眼全球市场的“丽水山耕”满足。对于“品质”的精耕细作,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一次全局、深远的探索。

从无人知晓到随处可见。“丽水山耕”的蓬勃发展,正助力着丽水向着全国领先的品质农业示范区迈进。

“山系列”品牌崛起张扬经济

“山耕”之后,山居、山景、山泉、山路相继进入丽水人的视野。

丽水以“山”字产业发展由此开始了持续的蝶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丽水遍地“山”花灿烂。

2012年,丽水创造性提出“农家乐综合体”概念,整合丽水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等资源,吸引游客到丽水消费。

2014年,“丽水市创建农家乐综合体模式”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奖”,丽水农家乐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2015年,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民宿经济推进会上明确,打造“丽水山居”民宿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休闲养生“丽水乡村生活”模式,“丽水山居”进入大众视野。

20194月,“丽水山居”集体商标成功注册,标志着“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开始迈向矩阵式发展时代。其民宿产业也开始从“点”上的突破转向“面”上的推进,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示范项目脱颖而出。

如今的“丽水山居”,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食农教育、娱乐健身、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品质服务,加快打造成具有全域性、全民性和全产业性的乡村振兴品牌。

2019年,丽水“山”字系的第三个品牌——“丽水山景”加入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矩阵,一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乡村旅游发展图景徐徐铺开。

山景、水景、林景、路景、村景,秀山丽水,处处是景,村村蝶变。“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养生”“旅游+互联网”“旅游+摄影”等系列跨行业融合发展,一批农、文、旅融合特色产品应运而生。

作为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唯一试点市,丽水立足“山”的优势,构建探秘山路、潮玩山地、旅居山水的丽水山景山地旅游体系。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秀山丽水,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后的江南秘境”。

好山好水好风光。山与水通常相生相伴,彼此借力、加分。

20192月,丽水市“两山”发展大会首次提出“写好‘水经注’,把水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后,《丽水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建立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高度提出,盘活水资源、做大水产业,打响“丽水山泉”品牌。

20224月,“丽水山泉”集体商标注册成功,成为丽水“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的新成员。

自此,以“山耕”“山居”“山景”“山泉”为主的丽水“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矩阵正式形成。

随着自驾越野游的兴起,丽水抓住机遇,打造“丽水山路”区域公用品牌,引入“汽车运动+户外旅游”等产品项目,培育了浙西川藏线·江南丙察察、画乡逐星、畲乡天径等十大丽水山路自驾特色线路。

自驾越野激活了乡村活力,催生出乡村旅游新的运营模式,“丽水山路”因此成为“旅游共富路”。

一切为了“共富”目标

“丽水山耕”、看“丽水山景”、住“丽水山居”、喝“丽水山泉”……

如今行走在丽水大地,这些气息扑面而来。

绿水青山不会自动转化为金山银山,即使置身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即使在这个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依旧不少偏远地区觉得力不从心,时常显得茫然无助。

位于长江经济带神经末梢的浙南山区丽水主动作为,问海借力、山海携手;差异互补、共促发展,事实证明,只要用心用力,便能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生态为抓手,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探索,靠一个个农文旅的落地项目实现高效转化。

丽水坚持护绿固本、点绿成金、革绿出新,逐步构建起根植于生态人文特色资源禀赋的五大富民强市支柱产业和以创新驱动为显著特征的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造就了可欣赏的秀山丽水、可回味的诗画田园、可体验的养生福地、可颐享的长寿之乡。

借力长三角招商中心集聚吸引外来优质要素资源的窗口作用,丽水不断加大招引力度与广度,今年以来从长三角区域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丽水开发区创新研发运营“浙里飞地在线”应用,首创服务省际的飞地“双招双引”数字化模式,建立精准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以“数字化”赋能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共同体。

丽水积极推动科技、人才、金融交流平台搭建,持续深化与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三方合作,加快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

持续出台人才科创“飞地”的优惠政策,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共享,推进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要素服务丽水。

通过品“丽水山耕”、住“丽水山居”、看“丽水山景”、喝“丽水山泉”,继续提升丽水“山”字系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开展产需对接、产用结合和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对接活动。

2022年,丽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实现全省“十四连冠”,低收入农户增幅全省“七连冠”,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14年居浙江第一。

这个成绩单,离不开丽水系列“山”品牌下内涵的丰富和延伸,同时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理念,也是这一理念在这个山区市的生动实践。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