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品牌助力凉山乡村振兴
总产值超250亿元,从业人员超200万人——这是大凉山地理标志产品创造的产值和提供的就业岗位。
拥有会理石榴、盐源苹果、金阳青花椒、雷波脐橙、凉山苦荞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0余件,拥有宁南生丝、冕宁火腿、西昌高山黑猪、德昌桑葚等70余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27个——这是大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力。
近年来,我州把地理标志品牌保护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加大地标保护产品培育力度,实现“打造一个地标、形成一个品牌、带活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多重效应。
大凉山的土地上,品牌闪耀、享誉四方。
做足“内功”打响品牌
2022年7月29日,首届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
在这次博览会上,我州组织18家企业,带着包括雷波脐橙、木里牦牛肉、越西豆腐乳等农产品,会理绿陶等手工艺产品的40余种商品参展,引起了众多客商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凉山地标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样在2022年,在全省“我心中的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昭觉乌金猪、西昌高山黑猪进入50强,凉山苦荞茶更是荣获10强品牌。
今年1月4日,在成都举办的首届“地理标志天府峰会”上,会理石榴和金阳青花椒被评为四川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走出“深闺”,凉山优质地标产品在越来越大的平台、越来越广泛的地域擦亮“金字招牌”。其背后,是我州稳步推进培育、注册、保护、监管各项工作并取得的良好成效。
一个月前,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主办,凉山州市场监管局承办的川西片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班在西昌举办。地理标志与互联网、电子商务、商标管理技巧与品牌培育、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品牌等课程,让参与者受益匪浅,也推动凉山地理标志品牌保护工作更加“深耕细作”。
“我们将在积极培育本地商标品牌、重点跟踪具有市场前景和区域影响力的商标品牌企业、指导企业加强自主商标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工作中持续发力,加速促进全州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擦亮”地标提升品质
一组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我州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0573件,多项指标名列全省地市州前列。
拥有丰富的地理标志产品,但仍然存在短板——有“产品”缺“精品”、有“名声”缺“品牌”、有“高质”无“高价”。
“补齐短板,需要我们采取强化品质科技化、地标品牌化、产品文创化、管理专业化、传播内容化等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如何抓?凉山将以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为抓手,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村集体经济试点活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纲要》,做好地理标志品牌推广,助力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按照“巩固一批、发展一批、培育一批”原则,我州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推进、企业主体、市场引导、行业促进、社会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地理标志保护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从重“地标”注册上升为重品牌培育,从重“地标”个体上升为重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在品牌建设上,我州以“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网络带动、平台推广、依法保护”为重要举措,积极推广“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创新经营模式并推动取得实效。
下一步,凉山将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专利技术强农战略,切实解决难点堵点,挖掘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记者 央青)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