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粤”入新赛道 品牌“价”更高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6-05

商标品牌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培育更多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商标品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许多企业实现自我突破和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也是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新时代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的着力点之一。其中,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省,在培育高价值商标品牌方面迈出了新步伐,近年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团体标准、召开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会等举措,绘蓝图、谋落地,力争实现新跨越。

启动培育工程

“加强商标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既是促进强大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路径,也是全面提升广东省商标品牌事业发展水平的创新实践。”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谢红表示。

2022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实施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工程,推动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打造高价值商标品牌。通过顶层设计,奠定了广东省培育高价值商标品牌的坚实基础。

为落实《规划》要求,推进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落地,更好发挥商标品牌特别是高价值商标品牌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近日,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与广东商标协会共同举办了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会,正式启动2023年度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工程。

“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广东在积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创新商标品牌工作理念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助于促进广东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提升,助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价值商标品牌是指在经营过程中能给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明显高经济收益的商标品牌。对品牌价值进行评价,是从持有人和(或)实体视角,估算品牌对企业所具有经济价值。”广东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好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离不开好的商标和品牌,这是培育高价值商标品牌的市场客观需求。

在上述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会上,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关永红对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方案进行了发布和解读。他介绍,参与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与运用的对象,应当是具有较高行业和市场影响力、美誉度,对企业营收、获利、竞争力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企业商标品牌。

“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既要注意品牌内部管理,又必须顺应市场外部大势,关注消费者的认知,内外两个系统分工协作、互动共生,才能培育出高价值的商标品牌。历史和文化是高价值商标品牌的最后一个评价维度,它强调商标品牌的历史发展、商标品牌的文化承继和延续。”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杜颖表示。

夯实评价基础

科学评价企业商标品牌价值,有利于企业充分发挥商标品牌在经营、组织管理、产权融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制定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标准,规范广东商标品牌价值评价工作,有助于品牌强省战略的实施。

20233月,为夯实品牌价值评价基础,广东商标协会在原有团体标准《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要求》的基础上,联合多家单位完成团体标准《广东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规范》(下称《规范》)的起草工作。

“根据《规范》,参与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的商标,需要经国内商标注册管理机构有效注册且商标注册人名称、地址与工商登记信息相符,申请商标连续使用时间届满3年及以上,商标法律状态稳定,而且应该是企业的核心商标。”广东财经大学经管中心主任、广东资产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姚维保介绍,在此基础上,如果是老字号商标、地理标志商标、被纳入广东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的商标或者使用相关商标的商品或服务近3年的年销售量、营业收入、纳税额主要经济指标在本省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等,可优先参与高价值商标评价。

《规范》明确,评价指标体系由市场竞争力因素、法律因素、品牌发展因素、消费者行为因素4个方面构成。广东商标协会将成立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委员会,专职负责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工作。经评价符合高价值商标品牌条件的组织,由高价值商标品牌评价委员会统一颁发证书,高价值商标品牌证书有效期为3年。在证书有效期间,如果出现重大质量、安全、环保责任事故,发生重大侵犯知识产权或消费者权益事件,被相关部门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情形,颁证机构将撤销相关证书。

令人欣喜的是,在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会落下帷幕后,广东商标协会随即发布了2023年企业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申报工作通知,并吸引诸多企业咨询和积极准备申报资料。“按照既定目标,来自省内重点领域的50家企业的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与运用工作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涵盖5个重点行业的省级重点行业高价值商标品牌榜单将会发布。”广东商标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王 晶)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