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邮箱
当前位置 : 首页>>永续动态>>其他媒体报道

村里来了CEO:有人入职一年,村属公司营收增长300%

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3-06-01

提到“职业经理人”,大家想到的多是大城市里的企业高级白领。但从2019年起,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多个村庄也陆续开始有了“职业经理人”。

45岁以下,18万元底薪,上不封顶……”余杭区广发“英雄帖”,经过多轮招聘,在全国率先为当地村庄陆续引进22名职业经理人,希望这些人才能够助力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带动乡村振兴。乡村需要市场运营吗?当村里多了“职业经理人”,会带来哪些变化?中国之声一线调研今天播出《村里来了CEO》上篇。

“这个自然村我们是在2008年改造的…….

513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正值周末,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乡村亲子娱乐项目,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唐文铭是小古城村的职业经理人,正给到村里开展研学活动的旅行团,耐心地讲解。

游客:“这个围墙好看着呢。”

唐文铭说:“这里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围墙改造前后的对比…….

小古城村有990多户3700多人。此前,经过几轮环境整治,加上余杭区打造美丽乡村的实践,小古城村的风光已远近闻名。但如何把美丽乡村变成“ 美丽经济”?2019年开始,区里和村里开始谋划应该在人才上做文章。


1685608761366637.jpg 

初夏的小古城村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来过周末(记者管昕摄)

小古城村村支书林国荣说:“如何来壮大集体经济?如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如何转变为“美丽经济”,我们谋划这个东西不内行的。一定要有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我虽然在村里几十年,但思路还是老思想。所以我们要聘请职业经理人。”

20197月,余杭区农业农村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第一批农村职业经理人,招聘人员实行合同管理,每年基本工资18万元,区财政承担;另有绩效考核则需要他们在乡村经营中获得,由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自行制定。

唐文铭在旅游行业打拼过十多年,最终胜出,成了小古城村的职业经理人。刚到小古城村时,村里给了他一个听上去光鲜的头衔——小古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可这个公司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个人。

唐文铭说:“我来小古城2019年的时候,这里没有个咖啡店,也基本上没有外卖,很多年轻人,对乡村生活的接受程度还不是很高。第二个我们碰到的阻力,就是说村里会有顾虑,就是说人员的增加,如果用不好,就会面临着人员成本。”

除了人手不足,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是什么,都需要唐文铭去“ 探索”。而唐文铭的职责是根据小古城村的资源禀赋,策划项目、招商引资、打造产品,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整体运营。

在他看来,和周边村庄相比,小古城村的自然风光并不突出,但其红色根脉和基层治理是村里的金色招牌。

唐文铭介绍:“我们一天十几个团,多的时候二十来个。一个是红色研学。我们也是跟他们院校合作,是作为一个现场教学实践点的。第二个,基层党建工作,很多村干部以及党组织活动,都会到这里来学习我们党建工作。”

在唐文铭的带领下,小古城村还打造出各类可供游客停留、体验和娱乐的项目。

唐文铭说:“一个是乐园,还有是营地,还有我们水上交通有一个游船码头,这些是我们村里自营或者合作的,其他的像对面的露营,餐馆什么的,还有阳光农场,这些是我们招商进来的业态。老百姓自己开办的民宿,是当地村民创业的一个业态。”

根据唐文铭的观察,乡村旅游的业态打造,不能限于观光,而要更注重休闲体验。他认为,要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消费升级中寻找机会。小古城村的变化直观体现在收益上。

村支书林国荣说:2019年他来了,小古城村那时候没有这些产业。在他策划下,村里的运营额度每年都翻100万,从2019年的几十万,到去年的将近300万,今年又要上去了,我指标给他是突破400万的。”

引进职业经理人后,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长,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回乡创业。

今年“ 五一”假期,营地和乐园等乡村旅游项目,仅景区门票收入,就给小古城村带来38万的营收。乡村经理人的到来,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增长,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里的年轻人开始“ 回流”。

一位在村属公司负责开观光车的村民说:“年轻人是有一部分回来创业,现在又在招了。收入这几年应该是提高不少的,现在我们村里人均收入也有5万多了。老百姓是看实际的,不听虚的。”

余杭区径山镇径山村职业经理人姜伟杰也告诉记者,他刚入职时,村属公司只有他这个“ 光杆司令”,但随着营收增长,他开始招聘团队,村里的年轻人是首选。

姜伟杰说:“这两年回乡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做一些培训,做一些合作,景区讲解,还有茶艺师,接待服务,包括游客接待中心里面的泡泡茶,卖东西这些,跟村里来组建团队。”

 

1685608753799923.jpg 

径山村已有多家初具规模的径山茶工坊(记者管昕摄)

径山村有两张“ 金名片”,一张是千年古刹——径山万寿禅寺,另一张是径山茶。姜伟杰此前从事的也是文旅行业,2020年起,他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径山村带来更多客流。入职一年,村属公司营收增长300%。但在姜伟杰看来,村属公司的营收结构并不合理,未来要靠持续的产业来拉动。

姜伟杰表示:“从活动的策划到产品的资源整合,在短期时间内是可以引大量客流进来的。我以前是做旅游的,景区化去操作,不是一个良性循环,真正乡村发展其实还是要靠产业的,是要老百姓共同参与的。丰富业态,然后增加散客体验性。”

姜伟杰认为,径山村乡村旅游产业中“ 游”的元素较弱,且周边配套元素较少。他希望通过乡村品牌的打造,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之间,寻找一条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姜伟杰说:“我是感觉乡村发展还是要村集体、老百姓回乡创业,大家是融在一块,围绕一个目标共同推进,而不是村集体收入多那么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前提是老百姓真正融入到乡村的运营,这才能成功。”

目前,余杭区已有22名农村职业经理人。记者走访了小古城村、径山村、永安村等村庄,综合来看,这几个村走的都是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例如,径山村打造“ 禅茶民宿”,永安村发展“ 订单农业”。余杭区农业农村局科技教育科科长章斌说,在2019年动议聘请职业经理人时,他们也遇到了很多阻力,但经过几年的试点实践,越来越多的村庄向区里申请招聘职业经理人。

 

1685608745912296.jpg 

永安村打造的“订单农业”(记者管昕摄)

但章斌也表示,职业经理人在余杭的探索,还需在相关配套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比如,村支书和职业经理人的权责如何明晰,避免职业经理人成为村务工作者?职业经理人干得好或不好,如何客观评价?区财政给村集体引进人才的投入何时撤出?

章斌说:“现在有比较困惑的一点,就是职责怎么来分?如果职责分得好的,职业经理人很容易出成绩。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个度的把握其实是蛮要紧的。怎么样形成一个机制化的做法,是这两年之内一定要解决掉的问题。”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