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走访问策!新会陈皮携手福鼎白茶共推非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月22-24日,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江门市新会区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会长岑伟斌一行赴福建省福鼎市开展调研,走进福鼎白茶庄园、了解白茶文化,学习福鼎白茶非遗保护工作经验,切实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交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保护单位福鼎市茶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陈兴华,福鼎市茶业协会秘书长张肖、办公室主任张少良等陪同。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代表与福鼎白茶行业协会代表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经验交流座谈现场。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闽浙交界地区,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悠久,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福鼎太姥山就是陆羽所述的“白茶山”。
福鼎白茶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制作中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而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其初制原理和工艺规程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白茶初制工艺流程: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精制工艺流程: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受气温影响,白茶制作技艺分为正常气候初制和不正常气候初制,福鼎白茶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品类。2011年5月,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福鼎市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福鼎市坚持落实“三茶”统筹,强化政府引导和扶持,促进全产业链条提质增效,积极推行“双品牌”互动互促和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模式,支持企业开展自身品牌与公用品牌结合的宣传推介,推进“福鼎白茶”公用品牌建设。2022年,福鼎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0.5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3.1万吨,其中白茶产量2.3万吨。今年5月,福鼎白茶以60.70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五位。
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一行在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了解科技赋能白茶产业发展情况。
在调研期间,新会陈皮行业协会与福鼎市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共同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经验交流座谈会,并就产业标准化发展、品牌保护和维权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岑伟斌表示,福鼎白茶产业与新会陈皮产业的融合发展日趋紧密,白茶产业在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品牌打造等方面成效突出,通过此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做好新会陈皮炮制技艺非遗保护提供重要借鉴。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